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晚清中国因中西交冲而发生历史大变局,在回应西潮逼来的漫长过程里,传统文化养育出来的士人,作为七十年间回应西潮的主体,效西法图自强,深深卷入历史变迁的过程,一代一代地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民族寻路,因之而有前后相继的思想潮流和社会变革,与儒学相依的传统士人自身也发生了节节嬗蜕。
本书汇积了作者对晚清士人及他们那个世界的思考、理解和解释,围绕着科举制度下的功名与富贵、世运盛衰中的学术变趋、晚清的清流与名士、十年新政与社会解体等主题,通盘解读近代化过程中的士人和社会,融深刻的洞察于历史叙述之中,很富于思想启发。
增订本新补一文,论甲午乙未间清流的重起和剧变,这是作者近年对晚清士人世界再考察的力作,依然贯彻了透过士人看世相的切入角度。
作者简介:
杨国强 ,1948年生于浙江诸暨,1953年迁居上海。1988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2003年被聘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尤其侧重于晚清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自序
清代的功名与富贵
二百年人口西迁的历史因果
世运盛衰中的学术变趋
鸦片战争与儒学
理与势的冲突:中英鸦片战争的历史因果
论“庚申之变”
太平天国起落与土地关系的变化
晚清的清流与名士
甲午乙未之际:清流的重起和剧变
1900年:新旧消长和人心丕变
清末新政:历史进化中的社会圮塌
新学生社会相
论清末知识人的反满意识
20世纪初年知识人的志士化与近代化
革命家的良心:民生主义的历史思辨
西潮与回声
新文化运动:从“美国思想”到“俄国思想”
历史的矛盾与“社会主义的讨论”
新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以尊王为旨意所派生的各种题目,使光绪一朝的清流和疆吏常常处在两端。相比于清流以督责为风节,从内战中崛起的那一代疆吏其实更多一点士人对士人的恕道。张之洞立庙堂之日曾劾两江总督刘坤一“嗜好素深,比年精神疲弱,于公事不能整顿,彭玉麟与之筹议江防,颇为掣肘”。除了“嗜好素深”一节之外,这些文字描述刘坤一的负面都缺乏实证性和精确性,皆非刘坤一所能甘心收受。然而十二年之后,已经做了湖广总督的张之洞被人弹劾而轮到刘坤一奉旨“确查”。以当日张之洞漫无边际的笔锋括扫为比衬,则刘坤一办“确查”,命意全在于举事实为洗刷,而后的复奏以“臣维张之洞学有体用,识达经权。仰蒙圣主特达之知,畀以圻疆重寄。该督系怀时局,力任其难”为总评,其中看不出一点旧日的芥蒂。同一类例子还有张佩纶会办福建防务而大败于马江,言路群起痛劾,而切齿之怒骂多出自本属旧识的清流。在一片骂声里有心为他留一点余地的,却是奉命査办的左宗棠和杨昌濬。结果是左宗和杨昌濬也被连累,受到诏旨“语多含糊”和“意存袒护开脱”的切责,并“传旨中饬”。身为疆吏,左宗棠和杨昌濬都受过清流和言路的弹击。所以,就个人而言,其“意存袒护开脱”与刘坤一为张之洞做洗刷一样,都可以看作心地之宽厚。然而这些人分别代表了彼时疆吏的典型和清流的典型。 (查看原文)
bookbug
11赞
2021-06-11 18:37:05
—— 引自章节:晚清的清流与名士
儒学经典中的很多章句都是说给人君听的,其用意大半在于警戒。读书人以“明道”为正路,学问和思想的起点即在这些章句之中。所以,沿着圣贤的话头讲下去本是非常自然的事。但谢济世以自己的祸难向天下士人说明,圣贤留下的道理当中也包藏着许多为时君所忮忌的东西,涉笔其间,便会成为一种危险。人人都怕靠近祸难。于是,在趋避危险的过程中,读书人与儒学精神的义理一面也离得越来越远了。 (查看原文)
鹿鸣
4赞
2017-10-23 00:11:48
—— 引自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