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公元8 世纪到10 世纪,唐朝盛极转衰,西域局势动荡不安。在盛唐漫长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葬身海洋的中东船长塔泽纳、败走铁刃城的吐蕃士兵赛格拉顿、远赴漠北的太和公主,一生飘零的妓女莱瑞诗卡……无论是贵族还是民众,都在试图抓住命运的节奏,努力活下去。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命轨迹照亮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随着历史涌至现在。
编辑推荐:
★ 以五万件历史材料为基础,还原一座真正的海市蜃楼。
★ 用十二个人的身份和视角,全景体会唐朝生活。
★ 吐蕃士兵在戍堡中坚守,在一场败仗中死里逃生。
★ 中东的商人迷恋出海,最终葬身其中。
★ 大唐公主为了国家利益远嫁外国,渴望平淡的生活却不可得。
★ 西域的漂亮歌姬流落长安,倚楼卖笑。
★ 敦煌当地的大画家董保德生意兴隆,作品颇受高官贵族欣赏。
各界推荐:
本书的一大优点在于,它充满想象力地重建那古老的过去、那遥远的地方。对于要讲授或学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有趣又实用。
——大卫·克里斯蒂安
(国际大历史协会主席)
本书读起来就像在看《坎特伯雷故事集》一样。历史在这本书中重现,在这举世瞩目的迁徙之路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人、语言、宗教,他们关心的和做过的事五花八门,全都在这本书中活了过来。
——《星期日泰晤士报》
妙笔生花,活灵活现。不论是足不出户的卧游者,还是渊博的历史学家,都会喜欢它。
——《亚洲研究期刊》
作者简介:
魏泓(Susan Whitfield),国际知名的敦煌学家,英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DP)负责人,代表作有《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Life along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因》(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丝绸、奴隶和佛塔: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Silk, Slave,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主编论文集《敦煌伪卷》(Dunhuang Manuscript Forgeries)。
引言
序 章 船长
第一章 商人
第二章 士兵
第三章 马夫
第四章 公主
第五章 名妓
第六章 朝圣者
第七章 作家
第八章 官员
第九章 比丘尼
第十章 寡妇
第十一章 画师
尾声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龟兹城位于塔里木的北缘,约在从疏勒到高昌路段的中间点,城的北面耸立着天山的崇山峻岭。龟兹城的城墙约九公里长,不过其统治地区东西可达四百八十多公里、南北达三百二十多公里,疆域内有丰富的矿藏,包括金矿、铜矿、铁矿、铅矿和锡矿。与其他王国不同的是,龟兹的百姓为印欧人种,语言亦属印欧语系。在塔里木其他地区都盛行大乘佛教的时候,龟兹始终保持小乘佛教的信仰。龟兹还是名人辈出之地,如4世纪的僧人鸠摩罗什,他将佛经从梵语译成汉文,是译著最多和最受尊敬的译师之一;又如哥舒翰,是8世纪中叶最为出色的唐朝大将之一。哥舒翰其实是突厥人而非龟兹人,但像塔里木地区的其他城镇一样,龟兹聚集了各个民族的人口。
在莱瑞诗卡的记忆中,龟兹一直处于回鹘人的统治之下。当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第一批回鹘人就逃难到了龟兹东边的高昌。他们原本居住在回鹘的国都,位于鄂尔浑河谷的斡耳朵八里,那里远在天山以北。由于黠戛斯人的军队日益迫近,他们才逃难至此。那是839年末840年初的冬季,吐蕃控制着塔里木的大部分地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更多的回鹘平民与士兵从鄂尔浑河谷向东南方逃走,进入唐朝境内。他们聚集在唐朝北境,准备定居下来。这一情形令唐廷大为惊愕,他们根据长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回鹘的作战水平的熟悉,认为回鹘对国境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开始暗中备战。843年,唐朝军队歼灭了大部分回鹘军队,此后成百上千的回鹘难民越过草原和天山,举家投奔甘州和高昌的难民群,虽然与吐蕃人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然而最终因为人数众多而占统治优势。在上个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吐蕃人曾是塔里木盆地的主宰。可到了这时,吐蕃王朝的气数将尽。短短几年之内,回鹘人从高昌向西迁徙,龟兹的回鹘人口迅速增加。莱瑞诗卡在那时已经是个小女孩,她清楚记得回鹘人到达的情形:他们通常是一大队人结伴而行,骆驼上、车上堆满了传统的毡帐,不论老少全都骑着矮种马,马的毛发又长又乱,行进时会卷起滚滚尘土… (查看原文)
陌生的面孔
1赞
2024-08-01 16:11:51
—— 引自章节:第五章 名妓
“公元843年春天……回纥人被赶到北边,数千人遭到屠杀。中国后来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屠虏山’。”…… (查看原文)
小车
2019-09-20 15:09:00
—— 引自第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