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Now in trade paperback, a gripping exploration of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and it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we live in today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in 1453 signaled a shift in history, and the end of the Byzantium Empire. Roger Crowley’s readable and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the battle between Mehmed II, sultan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Constantine XI, the 57th emperor of Byzantium, illuminates the period in history that was a precursor to the current jihad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Middle East.

作者简介: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历史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久居伊斯坦布尔,并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数年时间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这使他拥有对地中海的渊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

原文摘录:

奥斯曼军队打开了备受拜占庭人仇恨的威尼斯执政官恩里科·丹多洛的墓穴,就是他在250年前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他们在墓穴中没有找到财宝,于是将丹多洛的骨骸扔到了大街上,任凭野狗啮咬。 (查看原文)

严杰夫
1 回复
3赞
2014-07-10 20:43:57

—— 引自第314页

西方很早就开始使用“土耳其人”这个概念。总的来讲,这是欧洲人的人为建构,是个与西方的种族身份相似的术语。奥斯曼人自己很少使用这个概念,认为它是贬义的。他们使用的称呼既不代表种族,也不代表地域;既能体现不受固定地域限制的游牧民族的传统,也能显示多民族的构成。身份认同主要是宗教性的:奥斯曼帝国苏丹们渐渐开始用越来越花哨的头衔自诩,如“伊斯兰的君主”;将他们的国度称为“穆斯林”或者“奥斯曼人”。奥斯曼国家是不同元素和民族的独特混合体:突厥的部落生活方式,逊尼派伊斯兰教,波斯的宫廷制度,拜占庭的行政管理、赋税制度和礼仪,以及在土耳其语结构上混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典雅的宫廷语言。奥斯曼国家有着自己的独特身份。 (查看原文)

应天长在水长流
3赞
2017-03-17 09:45:48

—— 引自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