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师与史官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对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研究论述,共计15篇。

作者对儒者起源问题提出新见,论证了“儒”与古代乐师存在着文化渊源关系,乐师和史官构成两个文化子系统,揭示出早期中华文化演进的一条重大线索;对汉末到南北朝一些重要政治文化现象进行了论述。

作者运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概念,从一个宏观新视角划分了中华帝国官僚等级制演进的阶段。着重考察了汉代禄秩等级制的特性,南北朝至唐初的官阶、军号和散官制的特性,南北朝至唐初的官阶、军号和散官制的变迁。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生,辽宁沈阳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此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工作,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和传统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翻译《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等。

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
史官主书主法之责与官僚政治之演生
乐师、史官文化传承之异同及意义略谈汉代禄秩等级制的特质及倾向
从稍食到月俸
论汉代禄秩之从属于职位孝廉“同岁”与汉末选官
西晋“清议”呼吁之简析及推论
南齐秀才策题中之法家论调考析
魏晋南北朝的质文论
北朝对南朝的制度反馈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西魏北周军号散官双授制度述论
周齐军阶散官制度异同论
隋代文散阶制度补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李学勤先生如下之论,对我们的讨论很有参考意义:“中国乐师古代对乐十分重视,把乐列为‘六艺’之ー,作为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在当时绝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有着重要得多的意义。……古人以礼、乐并称,有着深远的根源。在远古的时代,宗教性、政治性的礼仪总是与音乐舞蹈同时兴起,互相联系。所谓‘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有祭祀也就必然有乐舞。……礼和乐又总有一定的思想贯串其间。著名的《礼记・乐记》,就是从儒家的立场论述礼乐的思想的,是一篇难得的文献。篇中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这就把乐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了。音乐是谐和的,在古人的宇宙观中,乐被视为字宙谐和规律的体现,所以说‘与天地同和’。《吕氏春秋》的《大乐》篇讲得更明白,主张音乐‘生于度量,本于太一’,而太一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这种思想,在秦汉以后便不易见到。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音乐思想,才能对音乐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足够的估计。”进一步说,诸子百家中墨“非乐”,道家指“礼乐”为衰世产物,说是“五音令人耳聋”,法家列“礼乐诗书”于“六虱”;唯独有儒家,给予了“乐”以最大的重视和推崇,这恐怕不会只是偶然巧合吧?而当我们在古代乐师那里寻求儒者起源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了。 (查看原文)

炎武
2赞
2021-06-24 08:14:21

—— 引自章节: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