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一共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代表性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作者简介:

尼尔·麦格雷戈,英国艺术史学者,2002年至2015年任大英博物馆馆长。

194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学研修德文与法文,后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之后在爱丁堡大学修习法律,1972年取得苏格兰律师执照。1973年在英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史学院考陶德艺术学院研修艺术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国雷丁大学教授艺术与建筑史。1981年至1987年,主编英语世界历史悠久的美术及装饰艺术期刊《柏林顿杂志》。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国国家美术馆。2010年,获英国女王颁赠功绩勋章。

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艺术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师之作的诞生》《英国绘画》《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等。

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导言/来自过去的讯息
第一部分/人之所以为人
第二部分/冰河时代后的食与性
第三部分/最早的城市与国家
第四部分/文学与科学的开端
第五部分/旧世界,新势力
第六部分/孔夫子时代的世界
第七部分/帝国缔造者
第八部分/古代享乐,现代香料
第九部分/信仰的兴起
第十部分/丝绸之路及其延伸
第十一部分/宫墙之内:宫廷的秘密
第十二部分/朝圣者、入侵者和商人
第十三部分/地位的象征
第十四部分/与神相见
第十五部分/现代世界的入口
第十六部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
第十七部分/宽容与褊狭
第十八部分/探索、剥削与启蒙运动
第十九部分/批量生产,大众宣传
第二十部分/我们制造的世界
地图
文物清单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铜钟及其古老的演奏方式也传到了中国境外。如今流传下来的最接近古代的演奏方式不在中国,而在朝鲜半岛:从12世纪出现起便一直流传至今的朝鲜宫廷音乐。

现在我们能听到的欧洲音乐,历史通常都不超过5、600年。但中国古代铜钟的音乐,2500多年来一直和谐地回荡。它不只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也代表了一个古代社会及其现代继承者的深层政治理想。孔子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曾遭中断,今天又重新流行起来。伊莎贝尔·希尔顿说:

在过去2000年中的绝大部分时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但在20世纪早期,革命者和运动家曾激烈地批判孔子,认为他是造成中国过去200年衰退的主因。孔子学说受到冷落,但它从未消失。如今,我们又从当代政治家的口中听到了和谐社会。领导人希望人民对社会更满意,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不再有阶级斗争,而依据古老的孔子思想,领导人自身亦应体现出美德。是政府的德行使得百姓接受政府的管理。因此,我们看到古老的“和”的观念被重新接纳,转化为一种维护政治稳定的现代形式,让人民顺从地接受政府管理。

铜钟依然大行其道。1997年回归仪式上使用过的铜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重新奏响。孔子又成为这一时代的宠儿。有一部投资超过2500万美元的传记电影以他为主题,有关他的书籍也十分畅销。还有人为他拍了电视连续剧,或将他的学说制成百集动画系列片。孔子时代再次来临。 (查看原文)

弥之
2赞
2021-11-16 10:14:03

—— 引自章节:第六部分/孔夫子时代的世界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中国的仪式上,中英两国挑选的音乐都极具特色。英国用军号独奏了《最后的岗位》,中国则演奏了一曲特打造的交响乐《天地人》,其中一段由一组古代铜钟演奏。英方选择了一支表现战争与冲突的乐器进行独奏,而中方用一组乐器表现了和谐。从这一景象稍微延伸,就能发现,这其实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而又相当固我的社会组织方式。中国的铜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能在百姓中引发极大共鸣。因此,这也许是中国领导人想要暗示香港,他们将要回归一个怎样的文化和政治传统。 (查看原文)

大咖啡
2赞
2021-10-22 03:09:42

—— 引自章节:第六部分 孔夫子时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