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反抗暴力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茨威格在这里讲述了一场“苍蝇与大象之间的战争”, 即以加尔文为代表的作为异见者的新教徒企图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时,如何遭到罗马教廷的无情迫害;而当新教运动代表人物加尔文控制了一座城市之后,他对待异见者又是何等残酷和决绝。茨威格在本书中刻画了一个坚持自己独立信仰、一生倡导宽容、理性、自由和独立的小人物卡斯特里奥,在他面对强权时的无畏精神。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深受其影响。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茨威格作品以小说和人物见长。代表作《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而是小时》、《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等。茨威格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目录
一 引言
二 加尔文攫取政权
三 《纪律》
四 卡斯台利奥出场
五 塞尔维特案件
六 谋杀塞尔维特
七 宽容宣言
八 良心奋起反抗暴力
九 暴力压倒了良心
十 两级相碰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确定自由和权力间的界标。因为,如果缺乏权力,自由就会退化为放纵,混乱发生;另一方面,除非济以自由,权力就会成为暴政。在人的本性里深埋着一种渴望被社会吸收的神秘感情,根深蒂固也深藏着这样的信念:一定有可能发现某一种特定的宗教、国家或社会制度,它将明确地赐与人类以和平和秩序。陀斯妥也夫斯基在其《宗教法庭庭长》一文中,根据无情的逻辑,证明人多半是害怕天赋自由权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面对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生活所强加的责任时,出于惰性,渴望有一个明确而又普遍有效的、有秩序的世界性机构,省得他们去费心思索。 这种渴望有一个救世主,以求一劳永逸地解决行为之谜的心情,就成了清除先知们道路障碍的刺激因素。当一代人的理想失去激情之后,先知们的兴趣、他们鲜明的色彩就足以使某一个用强有力的理论配备起来的男子(或女子)绝对肯定地宣布:他,而且只有他,已经发现了新的和真正的准则,而极大多数人将有信心接受这第若干世的救世主。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往往创造一种新型的理想主义,而这毫无疑义是形而上学意义的理想主义。无论谁,如能给予人们一种新的协调和纯洁的幻想,就立即能够激发人类最神圣的活力:自我牺牲和宗教狂热,成百万人象是中了邪一样准备投降,他们允许被,甚至甘受强暴。这样的启示者或先知要求他们越多,他们越愿意奉献。自由,在昨天对他们好象还是最大的好事和快乐,而现在他们却愿意为了先知之故而将之抛弃掉。他们愿意毫不抗拒地追随这位领袖,实现默示的灵感“甘于奴役”。就这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人民只是为了希望保持团结一致,心甘情愿地让人在他们脖子上套上轭,并且还要亲吻那把枷锁强加于他们的手呢。

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仪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

历史没有时间作… (查看原文)

滿君_Alex
12赞
2017-01-07 11:29:59

—— 引自章节:全书

历史无暇顾及公正。历史作为不偏不倚的编年史学家的工作只是记录各种各样的成功,至于这些事情的道德价值,她极少评估。她的目光之只是盯着胜利者,而把失败者晾在一旁。于是这些“无名的战士”便被随意弃入遗忘的阴沟。既没有十字架,也没有花环来记录他们徒劳无功的牺牲。然而事实上,心底纯洁的人们所做的努力,都不会徒劳无益;道德能量的任何消耗,也不会消散长空,毫无回响。那些人虽然生不逢时,虽然被击败了,在实现永恒理想的过程中,却自有意义。因为理想是一种烦人难以看见的观念,只有通过这些人的构思,这些人的全力以赴,还要准备着为它步上尘土扑面的死亡之路,才能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实现。从精神方面看,“胜利”和“失败”两个词都有了新的意义。从此以后,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醒这个眼里只有战胜者丰碑的世界,我们人类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通过堆积如山的尸体才打到昙花一现的王国的统治者,而是那些毫无抵抗力量、被高高在上的势力压倒的人们。 (查看原文)

早晨的一棵树
3赞
2012-05-18 20:54:19

—— 引自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