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 chosen as Book of the Year by The Times, Evening Standard, Economist, Sunday Times, Daily Mail, Sunday Telegraph, Herald, Observer, Guardian and New Statesman.
“The most detailed [and thrilling] account we have of the events that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win towers.” — Observer, Book of the Year
“Possibly the best book yet written on the rise of Al-Qaeda … Beautifully written and wonderfully compelling.” — William Dalrymple
“We meet some formidable schemers and killers … fabulists crazed with blood and death.” — Martin Amis
“The looming tower is a thriller. And it’s a tragedy, too” — The New York Times
作者简介:
Lawrence Wright (born August 2, 1947) is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American author, screenwriter, staff writer for The New Yorker magazine, and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Law and Security at the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He is a graduate of Tulane University, and for two years taught at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in Egypt.
原文摘录:
使塔利班日益壮大的三股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在阿富汗全境蔓延开来。第一是来自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的物质支持 金钱和武器。有些塔利班成员曾就读于图尔基王子的幕僚长艾哈迈德·巴兹卜在战争期间设立的职业学;因此,从一开始沙特情报部门就和这些年轻的叛乱分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股力量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的另一侧,是挤满了阿富汗难民子弟的宗教学校(如艾哈迈德·巴兹卜建立的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是亟需的教育设施,因为巴基斯坦是全世界文盲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其公共学校体系连教育本国儿童都力有不逮,更不用说苏联入侵后逃往巴基斯坦的300万阿富汗难民的子弟了。(伊朗境内还有300万阿富汗难民)。这些宗教学校的资金通常由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国家的慈善机构筹集,再通过当地宗教团体分发到各个学校。因此,本地原有的许多苏菲派清真寺都被关闭,并改为传授瓦哈比派教义的学校。自然,这些宗教学校为当地的瓦哈比派团体创造了一大批政治支持者,因为它们不仅提供免费膳宿,居然还每月发放津贴 对于许多学生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至关重要的收入来源。
学校里的男孩子们成长在一个只有男性的世界之中,很长时间都不能与家人相见。祖国的传统、习俗和知识与他们天隔地远。他们被指为乞儿和娘娘腔,常沦为那些接触不到女性的男人的猎物。这些学生埋头于严格围绕《古兰经》、沙里亚律法和歌颂圣战的学习之中,脑海中想象着一个完美的伊斯兰世界;而与此同时,他们身边却充斥着无法无天、野蛮残暴的行为。他们生活在打垮了超级大国的父亲与兄长的阴影之下,渴望着为自己赢得荣誉。一旦塔利班的军队需要增援,白沙瓦与部族地区的宗教学校就会直接停课,学生们则坐上送他们过边境的大巴,一边赞美真主一边奔赴战场。坎大哈投降6个月之后,塔利班的战士已达1.2万人;再过6个月,这个数字又翻了一番。
第三股力量是鸦片。夺取坎大哈之后,塔利班立即牢牢地控制了国内鸦片生产的中心赫尔… (查看原文)
Célès
7赞
2012-08-12 23:47:29
—— 引自第261页
汉堡是德国最繁荣的城市,居民中百万富翁的比例在欧洲都市之中高居榜首。1999年的汉堡是小资产阶级和自由意志论者的堡垒。这座城市总是认为自己更具英国而非德国的特点——既高贵,又不失礼貌;既有贵族气派,又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它吸引了大批外国学生和政治难民,其中大约有20万人是穆斯林。1992年秋天,穆罕默德·阿塔来到这座城市,报名攻读汉堡哈堡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德国的外国学生想在这里呆多久都没问题,他们无需支付学费,还可以到欧盟各国任意旅行。
历史留下的伤痕很容易就能发现:它们不仅表露在旧城区重建的部分,也体现在国家法律与德国人的性格之中。新德国小心翼翼地把容忍奉为宪法中的原则,该国的政治避难政策在全世界也是最为开放的。公认的恐怖主义组织在德国可以合法地活动,募集资金和人员——但这仅限于国外的恐怖主义者,国内的可不行。策划恐怖行动不会触犯法律,只要恐怖袭击发生在国外。自然,许多极端分子充分利用了这个避风港。
除了妨碍对激进群体进行调查的宪法屏障,还有德国国内的戒备之心。以前,德国曾遭受过仇外情绪、种族主义和警察滥用权力的伤害;任何可能唤起这些阴魂的行动都被视为禁忌。联邦警察宁愿把力量集中在本土的右翼分子身上,对外国的组织却很少关注。德国害怕的是它自己,而不是别人。德国人与国内的外国激进势力之间达成了默契:只要德国人自己不遭到袭击,就不会有人去打扰他们。出于对本国极端主义历史的恐惧,德国无意间成为了一种新极权主义运动的寄居地。 (查看原文)
Célès
1 回复
4赞
2012-08-12 23:59:13
—— 引自第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