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纲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自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与国外的交通谈起,简述闳放昂扬之盛世,如何被历史大势扒至“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进而用十九章,七十万言的篇幅,细述偌大一个中国,如何在内外交迫的情势之下,经历了百余年的震荡、动乱及嬗变。作者悉心描摹其间中外力量之角逐、中央和地方权力之消长,及权势人物和社会精英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种种图存在之努力,为读者提供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完整图景。

本书选取的历史事件和叙述结构,看似与市面上通行的近现代史教科书出入不大,但作者旁征博引,极严谨而客观。在少数客观。在少数流露个人喜好之处,聊聊数语,又极传神。

作者简介:

郭廷以(1904-1975):河南舞阳人。一代史学宗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创始人兼学术奠基人。深受傅斯年、罗年伦治史风格之影响,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依据丰富确实的史料立论,以重视历史原貌,是实证史学的卓越代表。其史学研究由编纂大事记及整理史料入手,是著名的“南港学派”的创立者。

郭先生于晚年旅美访问期间,历时四年完成本书实稿,其后多次修订,于1975年9月逝世之前,尤增补多处,备尽心力。

代表作:《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清季)》、《近代中国史事日志(民国)》、《太平天国历法考订》、《郭嵩焘先生年谱》、《近代中国史纲》等。

小记第一章 世变前的中国与西方 第一节 中国大势的推移 一、闳放昂扬之世 二、敛抑沉滞之世 三、清的统治 四、清的衰乱 第二节 西方的海陆环伺 一、欧人东来 二、海疆扰攘——先驱者葡萄牙与西班牙 三、海疆扰攘——继起的荷兰与英国 四、中俄陆上的和战 第三节 西教西学的传人与中阻 一、耶稣会士的贡献 二、西学西教的发展 三、教士内讧 四、西教被禁与西学之衰 第四节 中西通商与英国的地位 一、广州互市 二、口岸限定与夷人防范 三、马戛尔尼奉使的无成 四、纠纷不已第二章 西力冲击(上)(1830—1850) 第一节 中英争端的扩大 一、英国的新举措 二、平行往来与旧章遵守 三、鸦片与银漏 四、禁烟问题 第二节 林则徐的禁烟 一、道光的决策 二、强制缴烟 三、坚持具结与交凶 四、西情探求与外交运用 五、对英封港 第三节 英国的炮舰政策 一、决定用兵 二、战争初起 三、无结果的和谈 四、战事继续 第四节 中国境遇的初变 一、南京条约 二、美法效尤 三、五口通商 四、教士的活动 五、西事研究 六、造船制炮与抚绥 七、粵民反英第三章 内部动乱(上)(1850—1860) 第一节 太平军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与内溃的加剧 二、洪秀全的反清运动 三、新王朝的创建 四、直前北伐与回师西征 五、对外接触 六、北捻与南会 第二节极权统治 一、信仰统制 二、兵民合一 三、官制与政事 四、圣库与田亩制度 五、妇女地位与礼俗 第三节 传统势力的对抗 一、曾国藩的领导 二、湘军东征 三、天京内变 四、太平军的重振 五、曾国藩总制东南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1850—1860)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携手 一、咸丰的对外动态 二、英美法欲壑的增长 三、修约交涉 四、二次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一、英法的军事合作与美俄外交追随 二、夺据广州 三、进攻大沽 四、天津要盟 五、上海改约交涉与鸦片开禁 六、俄国的再度东侵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一、战火重燃 二、英法大举进兵 三、北京陷落 四、列强的共同收获 五、俄国的独得第五章 内部动乱(下)(1860—1877) 第一节 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一、英国态度改变的朕兆与初次上海之役 二、安庆的争夺 三、通商口岸的攻守 四、曾军的分路推进与洋将洋兵的协助 第二节 太平军的末路 一、纪纲隳坏 二、全局瓦解 三、捻乱的扩大与平定 第三节 西南与西北 一、贵州的苗与教 二、云南的回、汉反满军 三、陕甘回与马化龙 四、阿古柏并据新疆 五、左宗棠的远征 ……第六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上)(1860-1885)第七章 忧患中的自强运动(下)(1874-1893)第八章 甲午惨败与中国分割(1885-1900)第九章 改制维新与排外(1885-1901)第十章 清倾覆前夕的内外情势(1901-1911)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1911-1912)第十二章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2-1916)第十三章 军阀恣睢(1916-1924)第十四章 再革命(上)(1915-1924)第十五章 再革命(下)(1925-1928)第十六章 两种内战(1929-1931)第十七章 安内与攘外(1928-1936)第十八章 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第十九章 中国大陆政权的改变(1945-1950)补充阅读书目举隅书后小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云南变乱的原因,与贵州略同,在贵州是汉、苗不和,在云南是汉、回仇视。回民有信仰、有组织、,文化程度高,民族意识强,与汉人杂处,风俗各异,利害冲突,相互轻侮忌恨,会党复从中播弄。回民势众心齐,有清真寺公费,缓急相通;汉人亦团练自卫,各出“保家钱”、“买命钱”。法令规定回民有犯,加等科罪,牧令每遇汉、回相争,往往偏袒汉人,回民不得其平,径行寻仇报复。 (查看原文)

落葉知秋可烹茶
1赞
2013-11-13 15:34:39

—— 引自第119页

如将北伐后的内战,与辛亥革命后的内战作一比较,颇多相似之处。辛亥革命由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领导,实际上与之对抗的为北洋派,结果归于妥协,政权为北洋派所得。不久双方决裂,而有国民党对北洋派之战。继之而起的为北洋派内部之战,最后仍为国民党对北洋派之战,即北伐。国民党胜利的最大原因之一为北洋派的内争与相互牵制。北伐初由国民党与中共携手进行,因中途乖离,而又中共对国民党之战,即中共所指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共崛起的原因之一为国民党的内政与相互牵制。国民党初视中共的反抗为纤芥之疾,星星之火,不及二年,竟成燎原之势,中共的红军遍布大江南北、华中腹地。南京政府能战败阎锡山、冯玉祥等的数十万联合军,对于数万红军,却无如之何,穷于应付。 (查看原文)

落葉知秋可烹茶
1赞
2013-11-13 23:58:13

—— 引自第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