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很多的一位学者,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天非常推崇的史学大师,是钱穆非常敬重的授业恩师,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
《中国通史》完成于1939年,分上、下两册,上册十八章,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三十六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的变革。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上册
婚姻第一章 / 1
族制第二章 / 25
政体第三章 / 41
阶级第四章 / 57
财产第五章 / 75
官制第六章 / 97
选举第七章 / 113
赋税第八章 / 132
兵制第九章 / 151
刑法第十章 / 174
实业第十一章 / 193
货币第十二章 / 212
衣食第十三章 / 228
住行第十四章 / 247
教育第十五章 / 264
语文第十六章 / 279
学术第十七章 / 296
宗教第十八章 / 331
下册
中国民族的由来第十九章 / 3
中国史的年代第二十章 / 9
古代的开化第二十一章 / 12
夏殷西周的事迹第二十二章 / 21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第二十三章 / 28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第二十四章 / 35
古代社会的综述第二十五章 / 39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第二十六章 / 44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第二十七章 / 48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第二十八章 / 55
前汉的衰亡第二十九章 / 62
新室的兴亡第三十章 / 66
后汉的盛衰第三十一章 / 71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第三十二章 / 77
晋初的形势第三十三章 / 82
五胡之乱(上)第三十四章 / 87
五胡之乱(下)第三十五章 / 92
南北朝的始末第三十六章 / 97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第三十七章 / 105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第三十八章 / 108
唐朝的中衰第三十九章 / 112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第四十章 / 117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第四十一章 / 123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第四十二章 / 130
北宋的积弱第四十三章 / 135
南宋恢复的无成第四十四章 / 143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第四十五章 / 150
汉族的光复事业第四十六章 / 156
明朝的盛衰第四十七章 / 161
明清的兴亡第四十八章 / 166
清代的盛衰第四十九章 / 174
中西初期的交涉第五十章 / 180
汉族的光复运动第五十一章 / 186
清朝的衰乱第五十二章 / 192
清朝的覆亡第五十三章 / 198
革命途中的中国第五十四章 / 20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古代哲学家推想社会起源,以为隆古的社会,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妇为基本,成立一个家庭,由此互相联结,成为更大的组织。此等推想,确乎和我们根据后世的制度,以推想古代的情形的脾胃相合。所以几千年来,会奉为不刊之典。
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几千年,社会的情形,却已大有改变了。设使我们把历史抹杀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去臆测周、秦、汉、魏、唐、宋时的状况,那给研究过历史的人听了,一定是一场大笑话,何况邃古之事,去今业已几万年几十万年了呢?不知古代的真相,而妄以己意推测,其结果,必将以为自古至今,不过如此。实系因缘起灭的现象,都将认为天经地义,不可变更。这就将发生许多无谓的争执,不必要的保守,而进化的前途被其阻碍了。所以近几十年来,实在是学术上的一个大进步。而其在社会组织方面,影响尤大。 (查看原文)
123
2 回复
11赞
2022-03-06 23:23:2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婚姻
……禁例……施诸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后来渐次扩充至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许为婚,就成所谓氏族了。此时异氏族之间,男女仍是同群的,此一群之男,人人可为彼一群之女之夫;彼一群之女,人人可为此一群之男之妻;决无所谓各别的夫妇。其后禁例愈繁,不许相婚之人愈多。
……
现代的家庭,与其说源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说是源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观念,根于习惯;习惯源于生活)。
据社会学家所考究,在先史时期,游猎的阶级极为普遍。游猎之民,都是喜欢掠夺的,而其时可供掠夺之物极少,女子遂成为掠夺的目的。其后虑遭报复,往往掠夺之后,遗留物件,以为交换。
此时的掠夺,实已渐成为贸易。女子亦为交换品之一。是为掠夺的变相,亦开卖买的远源。
掠夺来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夺她的人的奴隶,须负担一切劳役。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与满足性欲,实无多大关系。
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 (查看原文)
123
2 回复
11赞
2022-03-06 23:23:2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