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南京浩劫:遗忘的大屠杀》的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书中讲述屠杀发生时“中国人个体的故事:失败、绝望、背叛和幸存的经历”以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中国平民的西方人士的故事。并在书的最后部分探讨了某些势力意图将南京大屠杀从公共意识中抹去的行为。
作者简介: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1989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士学位,曾任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记者,后于约翰·霍普金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著有《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Thread of the Silkworm)《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ltolocaust of World War II)《美国华人》(The Chinese in America)等。张纯如曾荣膺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美国华美妇女协会“年度女性”奖、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名誉博士、加州大学东湾分校名誉博士。并且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及哈利-杜鲁门图书馆项目基金。她的作品也刊登在多家出版物,包括《纽约时报》、《新闻周刊》和《洛杉矶时报》。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自己的轿车内自杀身亡。
前言
中文版序
序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通向南京之路
第二章 六周暴行
第三章 南京的陷落
第四章 恐怖的六星期
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
第二部分
第六章 世界所了解的情况
第七章 占领下的南京
第八章 审判日
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
第十章 被遗忘的屠杀:二次劫难
结语
致谢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在一个眩晕的瞬间,我陡然明白生命和人类的经历本身都是如此脆弱。我们从小就知道死亡是什么。任何人都会被卡车或者巴士撞到,生命随之在刹那间消失。如果没有某种宗教荥阳,我们会认为这样的死亡是毫无意义也不公正的对生命的剥夺。但我们也知道,大多数人都尊重生命和死亡的过程。如果你被一辆巴士装撞了,也许有人会乘你受伤的时候偷走你的钱包,但更多的人会来帮你,抢救你宝贵的生命。有人会拨急救电话,有人会奔跑到街上叫当班的警察,还有人会脱下大衣,叠起来垫在你的脑后。这样,即使这是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也能从这些很小却很温暖的事情中感受到他人的关心。挂在普库提诺墙上的照片却展示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会因他人的狂妄念头而遭到毁灭,而这种死亡在第二天就变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那些带来死亡的人竟还羞辱受难者,逼使他们在最大限度的痛苦和耻辱中死去。这样对死亡的残忍的不敬,这样人类社会过程的倒退,将只会缩成历史的一个脚注。除非有人迫使这个世界去记住它,否则它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无害的小错,也许会,又也许不会引起任何问题。想到这里,我感到一阵心悸。
回顾千年历史,使人清楚的是,没有一个种族或一种文化在战争的残酷性方便占有垄断权。文明的外衣看起来是太薄了——以致人们能够很容易就把它撕去,特别是在战争的压力下。
尽管中国俘虏的人数大大超过要杀死他们的日本人,而且有可能战胜他们,但却没有一个人行动,每个人都畏怯的顺从。可悲的是,在这个大坑周围的所有人当中,唐记得只有这位孕妇表现出一点点勇气。
我们应以慎重的天都看待南京的暴行——它阐明了人是多么容易被鼓励让十几岁的孩子泯灭天性,成为可怕的杀人机器。
只要罪恶离我们远得不足以对个人形成威胁,人性中一些扭曲的东西,社会会使得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 (查看原文)
-托xxx-
22赞
2012-10-03 13:20:41
—— 引自第1页
1948年3月,国民政府南京市长来到瑞士,购买了大量的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黄油和果酱,用4个大包裏将这些食品寄给了拉贝。自1948年6月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人民每月都给拉贝寄一包食品,以表达他们对拉贝在南京国际安全区所做的一切的衷心感谢之情。国民党政府还指出,如果拉贝愿意返回中国,将为他提供住房和终身养老金。
对拉贝及其家人来说,这些包裹仿佛从天而降。因为在那些包裹到达之前,拉贝一家采集野菜,煮成汤让孩子们吃,大人则凭着一点干面包维持生命,当拉贝给南京写信时,柏林的市场上连面包都没有了,这也使得那些包裹更加宝贵。拉贝一家对南京人民的支持十分感激,拉贝也在信中说,南京人民的这一举动使他恢复了对生命的信心。 (查看原文)
鹿川没有粪
3 回复
9赞
2020-05-03 15:57:32
—— 引自章节:177 幸存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