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玛丽·比尔德带你直面古典学的传统与创新 📕
👀 31篇辛辣书评,带你在古希腊罗马世界探险游览 👀
/ 这些书评非常理想地提供了对古典学的基本理解,它们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所评论书籍的优缺点,还阐明了该领域当下研究方法的有时很棘手的细微之处……比尔德粉丝不可错过,这本书还会吸引到对古典学有一般兴趣的读者。
——《图书馆杂志》
/ 比尔德是我们所拥有的最棒的……古典学传播者。
——《周日独立报》
/ 有比尔德这样的斗士来揭露和推广,古典学未来可期。
——《每日电讯报》
📔 内容简介 📔
/ 本书原书名是Confronting the Classics: Traditions, Adventures, and Innovations,直译为《直面古典学:传统,冒险与创新》,中文书名来自她的序言《古典学还有未来吗?》。
/ 全书包括31篇关于研究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的书评。作者玛丽·比尔德认为,尽管很多人认为古典学正在衰落,但每一代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新观点。她始终关切着这些讨论和争辩,并在本书中向我们呈现了古典学的学术传统和近些年的重新阐释以及新理论。
/ 在全书中她始终声称,古典学不仅关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人,也关于我们自己,以及在这中间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古典学者、作家、艺术家、电影人,还有引用甚至挪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政治家等等。
/ 我们需要直面这一学科,参与到讨论中来。该学科仍是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的场所,而不是已经尘埃落定、可以被扫进故纸堆的。
作者简介:
📕 著者简介 📕
玛丽·比尔德( Mary Beard),英国著名古典学家,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由于她对古典文明研究做出的长期贡献,2018年受封爵士。她长期担任《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古典学编辑,她的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广受欢迎,并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拍摄了多部与古罗马和古代文明相关的纪录片。主要著作:《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其中《庞贝》一书荣获200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
📔 译者简介 📔
汪蘅,自由译者,北京大学英语系硕士,译著包括《美国创世记》、《缅因一年记》(待出)、《思想的革命》(合译;待出)等。
目 录
序 言 i
👀 导 论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 iv
👀 第一部分 古希腊
1 废墟建造者 5
2 萨福开言 17
3 相信哪个修昔底德? 25
4 亚历山大:如何伟大? 37
5 希腊人笑什么? 52
👀 第二部分 早期罗马的英雄与恶棍
6 谁要雷穆斯死? 67
7 绝境中的汉尼拔 77
8 到什么时候? 85
9 罗马的艺术窃贼 96
10 倾向性报道恺撒之死 107
👀 第三部分 帝国时期的罗马—— 皇帝、皇后和敌人
11 寻找皇帝 119
12 克里奥帕特拉:神话 132
13 与帝国成婚 144
14 卡利古拉的讽刺? 155
15 尼禄的斗兽场? 165
16 不列颠女王 173
17 龙套皇帝 182
18 哈德良和他的别墅 193
👀 第四部分 罗马从下到上
19 获释奴隶与势利眼 207
20 算命、口臭和压力 218
21 把军队挡在罗马城外 227
22 罗马统治的不列颠的生与死 235
23 南希尔兹的亚拉姆语 244
👀 第五部分 艺术& 文化;游客& 学者
24 唯有埃斯库罗斯能行? 259
25 大显身手 267
26 别忘了木髓帽 278
27 游客的庞贝城 288
28 金 枝 298
29 哲学遇见考古学 308
30 遗漏了什么 317
31 阿斯特里克斯与罗马人 327
👀 后 记 评述古典学 338
致 谢 349
文章来源 351
出版后记 35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真相是古典学从定义上就是在衰落中的;就算在如今所称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也并未庆贺古典学的“重生”;他们倒是很像哈里森的“追踪者”,基本上投身于绝望的孤注一掷,试图挽救脆弱而转瞬即逝的古典遗迹免于湮没。至少从公元2世纪起,就没有任何一代曾设想过自己对古典传统的教养比前辈更好。当然这里也有好的一面。迫切的失去感、对我们可能正站在彻底失去古典学的边缘的永恒恐惧是非常重要的,它赋予了人们——不论是在专业研究中还是在创造性的再参与中——能量和紧迫感,而我认为他们依然拥有这些情感。
我不确定这些在预测古典学的未来时有多大用,但我猜想到了2111年,人们仍会紧张而有创造性地从事古典学,也仍会哀悼其衰落——而且很可能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把我们看作古典学研究的黄金时代。 (查看原文)
ancora
2023-09-25 11:51:05
—— 引自章节:👀 导 论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 iv
古典学研究是研究在古代和我们自己之间的间隙中发生的事。不仅是我们和古典世界的文化之间的对话;也是我们和先于我们逝去的人们之间的对话,他们自己也曾与古典世界对话(无论是但丁、拉斐尔、威廉·莎士比亚、爱德华·吉本、巴勃罗·毕加索、尤金·奥尼尔还是特伦斯·拉蒂根)。古典学(正如公元2世纪的作者们已经注意到的)是一系列“与逝者的对话”。但逝者不只包括两千年前走进坟墓的人。自己不得不借腹语术让古希腊人和罗马人说话、赋予他们的作品和留下的物质痕迹以生命;我们和他们的对话并不平等;我们坐在驾驶座上。但如果要让它成为有用、有建设性的对话,而非逻辑不清并最终毫无意义的混乱的语言,就需要建基于对古代世界和古代语言的专门知识。我的意思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也不是说如果没有亲自读过维吉尔,任何人都无法从但丁那儿有任何收获)。幸运的是,文化理解是合作性、社会性的行动。
重要的文化观点是有些人应该读过维吉尔和但丁。换句话说,古典学的整体力量不是由究竟有多少年轻人从学校或大学学会拉丁语和希腊语来衡量。更好的衡量方式是问有多少人认为世界上应有人确实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有多少人认为其中存在值得严肃对待的专门知识——并最终为之买单。 (查看原文)
ancora
2023-09-25 11:51:05
—— 引自章节:👀 导 论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