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天山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欧文·拉铁摩尔,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

☆从天山到昆仑,一次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文的深度旅行

☆动荡时代的塞外静土,一部迷人的民族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27年拉铁摩尔从北向南穿越新疆的游记。他与新婚妻子在塔城会合后,经乌鲁木齐、玛纳斯、吐鲁番、伊犁、阿克苏、喀什、莎车等著名地标,穿越了天山、喀喇昆仑山等著名山脉。与19世纪以来具有政治、商业等动机的其他外国旅行者不同,拉铁摩尔真正地深入民间,记录了沿途的风土人文。而他对亚洲腹地历史地理的联系,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在动荡时代所经受的考验。

【媒体评论】

拉铁摩尔详细记录了1927年的新疆之旅。他认为那是一个“包容的亚洲腹地”,他看到了当时中国西部的社会情景,所记载的内容具有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多方面的价值。本书与《从塞北到西域》一起,反映了拉铁摩尔的三个学术特点:他以实地考察著称;他善于思考的学者,将历史与地理两种眼光结合起来;他深入中国社会,与中国各类人群深入接触。这些特点在研究中国问题的西方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

——唐晓峰

这不仅是一本有趣的旅行书,还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因为这个自学成才的年轻人努力按照那时的民族志标准记录他在西部见到的当地人,记录他们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更不寻常的地方在于,年轻的拉铁摩尔似乎还以国际政治发展为背景来理解他见到的一切。书中的民族志部分非常有意思,有些观察是独特的,至今可作为史料使用。

——罗新

作者简介:

欧文·拉铁摩尔(1900—1989),汉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在中国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多次在中国各地游历,曾担任哈佛燕京社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利兹大学教授,曾于1937年访问延安,1972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再度访华。他主张以平等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在美国是与费正清等齐名的“中国通”学者。他破除“华夷”之见,一视同仁地看待长城内外的中国历史,其学术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埃莉诺·拉铁摩尔(1895—1970),作家,欧文·拉铁摩尔的妻子和工作搭档。

译者介绍:

王跃,中央民族大学政治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曾从事地图编辑工作。

【目录】:出版说明
一个“20 世纪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拉铁摩尔著作集”代序 ······························袁剑
1975 年版序
1930 年版序
第一章商栈
第二章通往乌鲁木齐的雪道
第三章位于亚洲腹地的首府
第四章天山北路
第五章东干人
第六章游牧民的越冬之地
第七章老风口
第八章亚洲腹地边疆
第九章重逢
第十章成为一个考察者
第十一章西部游牧民
第十二章春季迁徙
第十三章拓荒者的土地
第十四章越过博格达山
第十五章荒城之地
第十六章葡萄园和沙漠
第十七章西行伊宁
第十八章马
第十九章赛里木湖和塔勒奇达坂
第二十章“我不知道,那又怎样”
第二十一章伊犁河谷
第二十二章上天山
第二十三章高山牧场的哈萨克人
第二十四章马奶
第二十五章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
第二十六章伊斯坎德尔之死
第二十七章亚洲腹地的美国洋大人
第二十八章木扎尔特冰川
第二十九章下天山至阿克苏
第三十章天山南路
第三十一章“五个山口”之路
第三十二章素盖提和喀喇昆仑
第三十三章告别亚洲腹地高原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这些人就是我们在老风口西侧的营地看到的人。第二天,在山口的厚雪中,他们在古老的游牧事业中拼搏,他们的游牧就像一个传奇故事一样凄凉而激动人心。带着孩子和财富冒险,一如既往地追逐着草场,这样才能使畜群繁衍孳息。外面的世界可能会从游牧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和城市时代,然后是商业与铁路的时代以及海洋与天空的征服者的时代。但对于土尔扈特人来说,无情的风吹过无情的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高原和低地间往返,就像他们的祖辈在荒蛮的塔尔巴哈台和伏尔加河之间往返一样,他们的全部期冀仍然聚焦于一个目标上,那就是开阔、自由的牧场。他们的队伍困在雪地里,牲畜因寒冬而虚弱,人和牲畜一起在严寒中苦熬、挣扎,但仍然不假思索地迁徙着,收拢毡帐、把孩子裹进襁褓——之后,他们隐藏在浩瀚无垠的世界里,迷失在无边的平原上,被困在亚洲腹地的无名山岭之中,在那里,死亡孕育着未来的生命;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把人的精神拉回到黑暗、充实、荒蛮的过去,这是最高尚、无瑕的事情。 (查看原文)

Yunerous
2024-07-06 23:36:32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西部游牧民

我们安静地沿着山谷骑行,河水刚到谷口就消失在茫茫的荒漠中。我急切地想知道,在干燥的土废墟里、在外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在商栈的单调而欢快的色调里、在沙漠骆驼营地的气味里……有什么东西能使人在多彩的现实和远方虚幻的地平线之间不懈前行,使人产生“崇高的理想”并无休止地“探索秘境”。我自认为旅行的真正形式是对生命奥秘的一种礼赞。
从红棕色的泥土中,从灰棕色的溪流里,走来了这一尊冒险的躯体,怀揣着冒险的梦想。
刚刚启程的旅行者,紧随自己的梦想,带着关于历史的遐想和对正在消失的事物的好奇走向域外,他图的是什么呢?在许多方面触摸现实,让历史像一盏灯一样闪耀,使他在历史的启示或神秘中洞悉一切,不是关注死亡和复活,而是关注死亡和延续。没有未来,只有下一个目的地,但当这位冒险者离开了人间,梦想从躯壳中离开时,谁会是下一个再次收纳这些梦想的人? (查看原文)

Yunerous
2024-07-06 23:36:32

—— 引自章节:第十六章葡萄园和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