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之法(修订版)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祖宗之法在宋代的发展与变化,虽以北宋前期为重心,实则阐明两宋君臣因时事变异,选择祖宗言行,做出不同的解释和利用的过程,既塑造可供仿效的祖宗形象,也是其为政施治的护身符。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练的文字、严谨的态度,深度挖掘宋朝祖宗之法话语背后的涵义与事实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有叙述,有分析,有议论,不仅是理解宋朝政治特性的主要线索、整体把握宋代政治发展的主要课题,更是近年来对宋代政治与文化透析最深、最具创见的学术专著,值得深思细读。—— 黄宽重”

“把“祖宗之法”处理为一个核心明确稳定、而外缘宽泛富有弹性的综合体,其基本精神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它既包含着若干“做法”,如守内虚外、以文驭武、压制宦官外戚、尊重士大夫等;同时也包含着各种“说法”,呈现为一个“话语的集成”,由“涂抹”、“层累”和“叠加”而形成,对之的理解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其立意有匠心独具处,其阐发是“立体”的,手法娴熟、剖析细腻又富于分寸感;其所揭示的政治与文化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为从文化角度透视中国政治,提供了新鲜启示。—— 阎步克”

作者简介:

邓小南,1950年6月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等专著,以及发表于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研究论文五十余篇。曾参与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

序引:问题的提出
一、关于政治史研究:以宋代为例
二、关于宋代的“祖宗之法”
三、关于本书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家法与国法的混溶——“祖宗”与“祖宗家法”
一、“奉宗庙社稷,承祖宗休烈”:两汉时期对于“祖宗”的尊崇
二、“祖宗之法,期于慎守”:唐、五代时期对于“祖宗成规”的强调
三、“祖宗法度,乃是家法”:“正家之法”与赵宋的“祖宗家法”
第二章走出五代——十世纪中原王朝统治人群的转变
一、五代宋初统治人群中民族色彩的淡出
二、走向再造:十世纪前中期的文臣群体
三、导向的确立:“欲武臣读书”与“用读书人”
第三章“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宋太祖、太宗的创法立制与“祖宗之法”基调的形成
一、“变家为国”:北宋初年政治格局的形成
二、波折中的调整:北宋初期的政治中枢
三、“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宋代“祖宗之法”的实质
第四章从“保祖宗基业”到“守祖宗典故”——真宗朝的过渡
一、“祖宗法制具在”与“务行故事”
二、后澶渊时代与“神道设教”
三、“务行故事”原则的确立
第五章“祖宗之法”的正式提出——仁宗朝前期
一、“祖宗法不可坏”
二、故事、《圣政》与《宝训》
三、从“奉行圣旨”到“共治天下”
第六章概览:“祖宗之法”对于两宋政治的影响——北宋中期到南宋后期
一、“法祖宗”与“不足法”:北宋中后期的朝政风波
二、“我朝家法,远过汉唐”:南宋时期对于“祖宗家法”的尊崇
三、附谈“祖宗之法”的诠释与“祖宗”形象的塑造:从北宋中期到南宋后期
结语:对于“祖宗之法”的再认识
一、“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
二、虚实之间:再谈“说法”与“做法”
赘语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熙丰变法以来,数十年间政治风云变幻翻覆。我们有时会发现,看似水火不容的两极之间,往往具有比人们意料中更多的共通之处。无论是王安石或是司马光、二程等人,都不仅仅从理论学术上探讨经学,都注重其经世致用的一画;他们都批评“人执私见家为异说”。“一人ー义,十人十义”,追求学术统一、认识统ド的理想境界:他们都希望“一道德以同俗”,在实际解“道之际,都脱不出“君子”“小人”的判分模式,都具有依事划线的主观倾向。道德理想主义的诉求,本来是人文精神进步的反映;但要求道德学术“同于己”、“定于ー”,则是当时土大夫共同认识局限的表现;也正是因此而导致了北宋后期士大夫集团内部深刻的分裂。而当朝廷致力于“人无异论”“议论专一”时,就无可避免地会导致思想上和现实中的专制倾向。 (查看原文)

病猫
6赞
2020-04-30 00:07:38

—— 引自章节:一、“法祖宗”与“不足法”:北宋中后期的朝政风波

这场(宋真宗的天书封禅运动)事后看来是闹剧的演出,在当时却是君臣们认真操办的重大仪式。就君主而言,这是证明其“天命所归”以及至高无上、独无二的皇权合法性、权威性的途径;就朝廷而言,通过牵动上下的重大似式(乃至“运动”)示范天下、慑服内外,是强化既有政治秩序的有效方式。对臣僚而言,身预盛典,在其中有所表现,是身份与地位的反映;形式严整的系列礼仪活动赋予他们身在“文明教化圈”中的荣誉与宠遇,带给他们位于权力关节点上的切实感觉。
朱熹曾说,“真宗东封西祀,縻费巨万计,不曾做得一事。”景德后期以来,原本是内外环境较好的阶段,而东封西祀仪仗的铺张奢、“神道设教”话语的充斥盛行,不仅消耗着国家的资源,也影响了一代士风。 (查看原文)

琵琶鱼
3赞
2021-09-17 09:28:57

—— 引自章节:第四章从“保祖宗基业”到“守祖宗典故”——真宗朝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