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资料中心所藏档案资料。作者还曾到美、俄、波、匈、德等收集资料,对当事者作了访谈。这在中外学术界是没有的。在书中作者提出了颠覆中外学者既有定论的精彩看法,令人拍案叫绝,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中苏关系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关系的演变,对解读中国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沈志华编著的《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上下第3版)(精)》围绕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从对抗走向“正常化”所构建的历史叙事,极具可读性。书中大量使用了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铁道部、国家计委、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和地方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资料中心所藏档案资料;作者还曾到美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等国收集档案资料,并对当事者做了大量的访谈,这在中外学术界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本书的论述信实可靠。作者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颠覆中外学者种种既有定论的精彩看法,令人读来拍案叫绝。正如国际著名冷战史专家陈兼所言:本书作者杨奎松、沈志华、李丹慧、牛军,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作者简介:
沈志华,男,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历史系1979年硕士研究生。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的特约研究员或兼职教授,承担有关单位的课题研究。研究 方向主要是苏联史、中苏关系史和冷战史。
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社科院合作个人出资140万元专程到俄罗斯和美国搜集俄国解密档案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后又与杨奎松共同主编8卷《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
【个人撰写著作】
《經濟漩渦 : 觀察冷戰發生的新視角》,2022年。
《冷戰在亞洲:沈志華演講錄》,2018年。
.《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1976)》,2017、2018年增订。
《大国沧桑十讲:沈志华演讲录》,2016年。
《朝鮮戰爭再探 : 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2013年。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2013、2024全本。
《冷战的再转型 : 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2013年。
《冷战中的盟友 :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2013年。
《冷战在亚洲: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2013年。
《冷战的转型:中苏同盟建立与远东格局变化》,2013年。
《冷战的起源 : 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2013年。
《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2013年。
《解密三十八度线: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2013年。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合著,2011年。
《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 : 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合作整理,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卷 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2008年。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 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合著,2006年。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1998年天地版、2007、2013年修订、2017年再版。
《苏联专家在中国》,2003年,2009年修订,2015年再版。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2002年。
《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2000年。
《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合著,2000年。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1999年。
《朝鲜战争揭秘》,1995年。
《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1994年。
《苏联共产党九十三年:1898至1991年苏共历史大事实录》,1993年。
【主编著作】
《冷战启示录: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2019年。
《窥视中国 : 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2019年。
《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2018年。
《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案例研究》2013年。
《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 : 美苏争霸与亚洲大国的外交取向 (1945-1972)》,2011年。
《脆弱的联盟 : 冷战与中苏关系》2010年。
《冷戰與臺海危機》,2010年。
《金门:內战与冷战 : 美、苏、中档案解密与研究》,2010年。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专题史研究(1917-1991)》3卷,2009年。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2卷,2007年,2011年增订版、2016年再版等。
《贺齐世荣先生八十华诞学术文集》,2006年。
《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2006年。
《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2004年。
《文白对照全译<明通鉴>》,1994年。
《资治通鉴大辞典》,1994年。
《文白对照全译通鉴纪事本末》,1994年。
《白话续资治通鉴》,1993年。
《白话资治通鉴》,1993年。
【主编档案集】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2002年。
《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8卷,2009年。
《俄国解密档案:新疆问题》,2012年。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2卷2015年。
《《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2015年。
《东欧各国社会制度转型档案文献编目》9卷,2019年等。
序 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写在《中苏关系史纲》出版前的几句话【李凤林】
《中苏关系史纲(增订版)》序【陈 兼】
增订版说明(代前言)【沈志华】
第三版修订说明【李丹慧】
上册
第一篇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003
第一节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00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形成/007
第三节 中苏交涉一波三折/013
第四节 解决两国悬案的谈判/019
第五节 孙中山革命化的推动力/025
第二章 苏联援助下的国民革命/030
第一节 孙中山的联苏容共政策/030
第二节 苏联干涉与三二○事变/037
第三节 苏联顾问与北伐战争/043
第四节 “五月指示”与国共分家/045
第三章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051
第一节 中共武装暴动与中苏绝交/053
第二节 中东路事件与“保卫苏联”/056
第三节 苏联的翻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061
第四节 苏联军事顾问指导下的军事失败/066
第四章 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070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关系/071
第二节 苏联外交转向的连锁效应/074
第三节 中苏军事同盟的秘密交涉/077
第四节 中共从“反蒋”到“联蒋”/081
第五章 中苏两国的战时合作与冲突/086
第一节 苏联在中国抗战初期的援助/087
第二节 中苏两党关系的困扰/092
第三节 苏德战争与中苏关系的逆转/097
第四节 苏联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干预/103
第五节 雅尔塔密约与中苏条约谈判/109
第六节 苏军大举进兵中国东北/117
第六章 中国内战与中苏国共关系/121
第一节 斯大林推动国共重庆和谈/122
第二节 中共夺取东北与苏联的帮助/126
第三节 冷战后的苏联对华政策/133
第四节 两党互访和新中国的建立/137
第二篇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第一章 同盟条约的签订及中苏利益冲突/149
第一节 毛泽东坚持重新签订一个条约/150
第二节 苏联对中苏新条约的精心设计/153
第三节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157
第四节 斯大林对中苏关系的深层考虑/163
第二章 朝鲜战争与中苏同盟的实质性进展/170
第一节 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171
第二节 中苏在军事战略上的协调和统一/173
第三节 斯大林对志愿军的军事援助/178
第四节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182
第三章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187
第一节 苏共二十大路线及其实质/188
第二节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193
第三节 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198
第四章 苏联的经济援助与中共的政治支持/210
第一节 赫鲁晓夫增加对华经济援助/211
第二节 中共协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218
第三节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政治支持/222
第五章 苏联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228
第一节 赫鲁晓夫开启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229
第二节 苏联对中国核援助方针出现突破性转变/239
第三节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及其限度/247
第六章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253
第一节 毛泽东主张开会解决问题/254
第二节 中苏携手领导社会主义阵营/260
第三节 毛泽东的即席发言语惊四座/268
第七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274
第一节 中国的实际目标是赶超苏联/275
第二节 苏联的支持、怀疑和反对态度/280
第三节 毛泽东在庐山向赫鲁晓夫宣战/286
第八章 军事合作、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291
第一节 中苏军事合作的愿望及矛盾/292
第二节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风波/298
第三节 炮击金门引发的严重分歧/312
第四节 赫鲁晓夫终止对中国的核援助/328
第九章 中苏两党在理念和政策上难以弥合的裂痕/336
第一节 中印冲突与苏联的中立声明/337
第二节 中苏领导人之间的激烈争吵/349
第三节 中苏在国际战略上尖锐对立/356
下册
第三篇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第一章 中苏分歧公开化与短暂的缓和/371
第一节 对外方针分歧引发理论争论/373
第二节 U-2飞机事件中的中苏互动/387
第三节 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上的斗争/397
第四节 布加勒斯特会议期间的抗争/405
第五节 苏联撕毁合同撤走在华专家/412
第六节 经济困难背景下的短暂缓和/424
第二章 两党关系破裂与两国关系恶化/446
第一节 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明争暗斗/447
第二节 伊塔事件与两国关系趋向恶化/459
第三节 毛泽东考虑全面调整对苏方针/470
第四节 中苏在外交领域的新一轮较量/478
第五节 左派队伍形成与大论战的开始/488
第三章 中苏同盟关系的彻底瓦解/502
第一节 毛泽东对苏安全战略思路的转变/503
第二节 反修与巩固政权的政治革命/512
第三节 中苏第一次边界谈判的流产/518
第四节 周恩来访苏与两党会谈破裂/536
第四章 国际共运分裂与中苏走向对抗/551
第一节 莫斯科三月会议与国际共运分裂/552
第二节 双方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冲突/565
第三节 珍宝岛冲突与中苏军事对抗/577
第四节 中美化敌为友联合抗衡苏联/591
第四篇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第一章 “正常化”问题的缘起/605
第一节 “正常化”的由来/606
第二节 对抗中的交集/611
第三节 缓和的开端/616
第二章 开启“正常化”进程/625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626
第二节 打开“正常化”之门/635
第三节 政治磋商陷入僵局/652
第三章 双边关系逐步改善/660
第一节 “葬礼外交”/661
第二节 政治关系缓慢改善/666
第三节 恢复经贸科技文化合作/674
第四章 走向“正常化”的转折/677
第一节 打破政治僵局/678
第二节 莫斯科改变政策/688
第三节 清除*后的障碍/695
第五章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706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706
第二节 向中俄关系过渡/711
跋 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714
参考文献/728
人名索引/757 信息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中国极左外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对传统时代学说持一种教条,僵化甚至极端的态度;
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基本估计和对中国影响国际事务的能力估计过高;
否认或不重视国家利益在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中首要地位;
在政策上“四面出击”和四面树敌。 (查看原文)
此去经年
4赞
2021-11-05 22:43:19
—— 引自章节:第二节 打开“正常化”之门/635
此一事件,虽属中方收回自身权益的行动,结果却是南辕北辙,不仅损兵折将,人民遭殃,国家尽失颜面,而且还严重暴露了东北军的实力以及国际社会在中国东北问题上可能干预的程度,从而为两年后日本关东军大胆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查看原文)
Moonice
1 回复
2赞
2011-09-06 11:41:31
—— 引自章节:1.1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