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先秦战略地理研究》一书,对先秦各历史阶段经济区域、人口、民族和政治力量的分布,以及各区域的地形、水文、风俗文化状况与相互来往的交通路线进行考察,并着重探讨这些因素对作战方略形成、演变所起的制约作用,即地域差异与空间变化和军事活动之间的的密切关系。全书共分为《三代篇》、《春秋篇》和《战国篇》。
作者简介:
宋杰,1952年1月生,北京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留校任教。后师从宁可教授研习秦汉史及古代军事地理,获得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先秦战略地理研究》、《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中华五千年记事本末·秦汉部分》、《中国经济发展史·秦汉卷》、《中国货币发展史》等。曾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九章算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价值》刊载于美国著名年鉴刊物《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
前言
三代篇
三代中国的经济区划、政治格局与国家战略
一、东亚大陆在三代时期的地理形势
二、从地理角度来看三代建立、巩固国家的战略活动
郑州在三代战争中的枢纽地位
一、“甘”地与夏初军事冲突的地理背景
二、“韦”地对商汤灭夏作战方略的影响
三、“阑(管)”与武王伐纣的战略部署
四、周初洛邑的兴建与枢纽区域的西移
三代的城市经济与防御战争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防御战术
二、三代作战不据城防守的原因
春秋篇
春秋地理形势与列强的争霸战略
一、春秋时期中国政治力量分布态势和列强兴起的
地理原因
二、春秋战争之地域分析
三、从地理角度所见列强争夺中原地带的战略
四、余论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郑
一、诸侯争郑的历史演变
二、诸侯争郑的原因
三、郑国对盟主承担的义务
四、列强为争夺、控制郑国而采取的策略、手段
五、春秋后期争郑战事的沉寂
战国篇
魏在战国前期的地理特征与作战方略
一、三家分晋后的魏国疆域及其主要特征
二、从战国前期魏之用兵方向和次序分析其地缘战略
三、从地理角度分析魏国的战略失误
战国中期的地理形势与列强纵横谋略之成败
一、战国中期的政局演变及其时代特点
二、公元前4 世纪中叶战国的政治地理格局
三、强国争霸战略的地理分析
秦对六国战争中的函谷关和豫西通道
一、战国中叶的地理形势与函谷关、豫西通道的重要军事
价值
二、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以前,秦在豫西通道沿线的
作战方略
战国后期秦军主攻目标的改变与进兵路线之转移
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夏朝初期形势示意图
图二 夏启与有扈氏甘之战示意图
图三 商汤灭夏战争示意图
图四 商朝形势示意图
图五 武王伐纣战争示意图
图六 西周王朝形势示意图
图七 春秋中后期列国形势示意图
图八 晋楚城濮之战(公元前632 年)示意图6
图九 秦晋殽之战(公元前627 年)示意图
图一○ 晋楚邲之战(公元前597 年)示意图
图一一 齐晋鞌之战(公元前589 年)示意图
图一二 晋楚鄢陵之战(公元前575 年)示意图
图一三 战国前期魏国攻战示意图
图一四 战国中期形势示意图
图一五 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43 年)示意图
图一六 秦楚鄢郢之战(公元前279—前278 年)示意图
图一七 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0 年)示意图
图一八 秦进军豫西通道和晋南豫北通道进攻六国示意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