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眼泪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跨越六个世纪的英国哭泣史,揭穿英国人“不苟言笑”的迷思。本书将改变我们对英国人性格的固有认知。

在战争与和平、殖民帝国等宏大历史叙事之下,打捞被遗忘的情感与故事。

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殖民扩张……生动阐释历史事件如何塑造一个民族的性格。

【内容简介】

《泰晤士报》、《旁观者》杂志年度好书。用泪水串联起一部六个世纪的情感史,揭穿英国人“不苟言笑”的迷思。

英国人总是给人隐忍克制的印象,从不轻易哭泣。然而,几个世纪前,他们也曾情感充沛,在公共场合跪地号啕,或集体哀哭。从中世纪神秘主义者到感伤主义小说,从克伦威尔到撒切尔,再到当代体育比赛与真人秀……其实,泪水从未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是什么改变了英国人对眼泪的看法?

打捞被“日不落帝国”遗忘的情感与故事,带你重新认识英国人的性格与历史。

【媒体评论】

作者以理性思维深入非理性世界,捕捉英国社会与文化中那些被忽略的情感故事。本书是情感史的优秀范本,展示历史认识的新角度、新深度和新价值。

——罗新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从最感性的情感现象“哭泣”入手,却对英国的历史提出了一套视角独特的最理性的解释:“哭泣的技艺”实乃宗教与政治的产物,正是宗教与政治的变迁深刻地塑造了英国人的“身体、情绪和感觉”。

——夏洞奇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托马斯 · 迪克森撬开了英国人“紧抿的上唇”,这本英国眼泪文化史的专著使不列颠化为一泪眼婆娑之岛,从微观视野直探泪水在不同历史语境中如何宣泄情感、管理情绪,或成为工具,一张张泪脸跃然纸上,精彩至极。

——杜宣莹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这本书写得很好,它将改变你对英国民族性格的理解。

——《旁观者》

一部关于眼泪的历史,读来悲喜交加,迪克森的笔触恰到好处。他的书充满欢快气息,博学多识,描绘了我们对哭泣的态度,揭示了英国人其实一直擅长流泪,甚至堪称哭泣大师。迪克森将学术和流行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的写作平易近人,充满人情味。

——《泰晤士报》

[迪克森]通过许多令人愉悦的小故事展示了哭泣在几个世纪以来时兴时衰,就像喇叭裤或阔腿裤一样。他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微观的感伤故事——20个简短的章节(“二十滴历史的眼泪”)——描绘一个国家的肖像。他带来了对关键事件、人物和文本动人、温柔和百科全书式的描述,这些描述有助于说明迪克森的理论,即正是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和帝国扩张扼杀了哭泣的狂欢。

——《泰晤士高等教育报》

这本书是历史和文学批评能力的绝佳例证。它表明,当人文科学以真实的人为研究对象时,它们不仅可以是切中要害的、引人入胜的,甚至可以具有解放性。

—— Tablet

这是一部内容广泛、引人入胜且通俗易懂的英国哭泣史……如果当前关于英国民族认同的公开辩论让你想哭,那么哭泣的英国会让你愉快地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卫报》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引言我是一块磐石
第一部分 虔诚
第一章寻找玛格丽
第二章抹大拉的玛利亚的葬礼之泪
第三章泰特斯 · 安特洛尼克斯:哈、哈、哈!
第四章演员、女巫和清教徒
第二部分 狂热
第五章停下,加百列!
第六章四百镑哭一场
第七章有情人
第八章法国大革命
第三部分 悲怆
第九章乔治三世的理智
第十章奇怪的国家福佑
第十一章小耐儿无笑颜
第十二章好哭的法官
第四部分 克制
第十三章老妇人和其他动物
第十四章“如果”紧抿上唇
第十五章爱国主义是不够的
第十六章谢谢你回到我身边
第五部分 感受
第十七章卿卿如晤
第十八章加油吧,小伙子们!
第十九章撒切尔的眼泪
第二十章重回感伤
结论我就是海
线上资源
延伸阅读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