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朝鮮的困境》
内容简介
西元一九〇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日韓《乙巳條約》簽訂,明定韓國為日本的「保護國」。對此,韓國的抵抗愈發激烈,日本的鎮壓力道也愈來愈強。日韓對立情勢險峻,也是日本併吞韓國的開端。
在那之前,長久處於日清之間,以及西方列強環伺之下,朝鮮(或韓國)的獨立自主,最長不過十年光景,最短也僅持續五年。而這一段爭取「獨立自主」的歷史,究竟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自十四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東亞「朝貢體系」之下,朝鮮一直是明和清國(宗主國)的「屬國」,雙方建立了穩定的「宗屬關係」。而朝鮮跟日本則是以「交鄰體制」展開互動。然自西元十六世紀始,由於白銀奔流,世界各地開始合而為一,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變得日益關鍵,不僅成為東西方大國的關注焦點,也逐漸形成「朝貢體系」和「條約體制」互相衝突的東亞新秩序。面對此新秩序所導致的國際政治困境,朝鮮也產生了追求「自主」的意識。
時至清末,面對「條約體制」的衝擊,清國為了展示朝鮮是它的「屬國」,而展開各種「保護」與「干涉」的動作。對於此舉,朝鮮不僅展開各項外交攻勢,跟日本及西方大國談判與締約,同時也發生多次政變,力爭「自主」。日清戰爭後,清朝勢力退出朝鮮,從而失去牽制的力量,朝鮮雖宣稱「獨立」並建立「大韓帝國」,卻仍淪為列強的角力戰場,於日俄戰爭後成為日本的「保護國」。
於《朝鮮的困境》一書,學者岡本隆司不僅對近代的日、清、韓三國關係與東亞新秩序進行了獨特而細膩的分析,也道出了朝鮮從「屬國」到「獨立自主」,最後成為日本的「保護國」的一段艱困的、值得深思的民族國家史,此書也讓我們得以借鑒——處在中美大國之間的小國臺灣,如何定位自身並思考未來。
作者简介
岡本隆司,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文學部副教授。專研中國近代史、東亞國際關係史。著有《近代中國與海關》、《在屬國與自主之間——近代清韓關係與東亞之命運》、《馬建忠的中國近代》、《中國「反日」的源流》、《李鴻章——東亞的近代》、《近代中國史》、《袁世凱——左右近代中國的俗吏與強人》等。
目录
序_某首相之死
第一章_宗屬關係
1 朝鮮王朝的對外關係
2 倭亂
3 胡亂
4 華夷變態
第二章_「屬國自主」的形成
1 西力東漸
2 朝鮮締結條約
3 一八八二年
第三章_「屬國自主」的發展
1 朝鮮追求自主
2 清朝追求「屬國」
3 保護朝鮮的趨勢
第四章_獨立自主
1 日清開戰
2 「甲午更張」與俄館播遷
3 大韓帝國
4 一九〇〇年
後記
參考文獻
朝鮮王朝年表
试读
說到青瓦臺,就會想到韓國總統府,總統府南邊緊鄰景福宮,也就是朝鮮王朝故宮。此地為觀光熱門景點。宮殿正門的光化門於韓戰燒毀,朴正熙執政期間重建門樓,目前正在修復,移回最初的位置。
西元一八九六年二月十一日,距今約一百一十年前,時任首相金弘集在光化門外,遭聚集群眾殺害,享年五十五歲。首相遇害相當嚴重,眾多書籍皆有記載,然而目前卻無任何專文探討,僅把此事件當作該時期的一段插曲。
回顧歷史,首相遇害從古至今不勝枚舉。日本人會感到奇怪,也許是因為日本過去鮮少發生此類事件。但即便如此,日本也曾發生原敬、犬養毅等人遇刺事件。若再加上內閣閣員或曾任首相的人物,數量又更多了。日本都已如此,更何況是當年政局不穩、歷代政爭不斷的朝鮮王朝。由於此類事件在韓國史上屢見不鮮,因此金弘集之遇害未受重視,也不令人意外。
然而,金弘集並非突然遇刺,而是遭群眾虐殺。金弘集也知道自己將被殺害,在表示「為了朝鮮人而遇害是天命」之後,從容赴死。筆者認為此事件之經過前所未聞。雖不敢斷定史上絕無僅有,但也屈指可數。由此可窺見當時朝鮮政局的詭譎。日清戰爭(又稱甲午戰爭)後,金弘集獲日本支持,重新組閣,著手進行現代化政治改革。但政策其中一環是王室與政府職權分離,國王和王妃不參政,引起王室大力反彈。西元一八九五年十月,日本人在景福宮殺害閔妃,授意金弘集收拾善後,此舉使他完全失去朝鮮高宗的支持。
此外,政府頒布斷髮令,要求人民剪除髮髻,重視傳統習俗的保守派本土士紳,也表達強烈反對。新年過後,殺害朝鮮國母的惡行激怒民眾,反日情緒愈演愈烈,民眾也對金弘集政府愈發不滿。社會氛圍一觸即發,閔妃遇害後,高宗感到危機四伏,便與遠離政治中心的親俄派官員聯手。他們隨即逃出景福宮,前去俄國大使館避難,組成新政府。新政府宣布金弘集舊政權的重要人士有罪,下令逮捕。於是,以政變推翻政權成為事實。朝鮮全國上下,不論官民皆反對金弘集,他在絕望之餘,從容步上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