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三国》
内容简介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揭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全国豪杰竞起,战争连绵,由英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三国归一统,涌现了一众星光熠熠的英雄人物,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本书梳理历史发生与演进的基本脉络,以三国历史人物权力迭兴为主要线索,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晋灭东吴近百年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一本即能捋清三国时期的局势发展。语言通俗有趣,人物个性鲜明,贴合真正的历史,生动呈现了那个风云变幻、金戈铁马、令人神往的时代。
作者简介
朱良,四川雅安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专职写作,主攻中国历史。已出版有《春秋:五霸迭兴》《战国:七雄博弈》《秦汉:帝国兴亡》。
目 录
序章 东汉:悲剧王朝的宿命
第一章 帝国崩塌
第二章 军阀崛起
第三章 二袁相争
第四章 被劫持的汉室朝廷
第五章 曹操的创业之路
第六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七章 曹操和他的对手们
第八章 决战官渡
第九章 平定河北
第十章 三家争荆州
第十一章 三足鼎立的雏形
第十二章 一生的对手
第十三章 三分天下
试读
东汉是个非常可惜的王朝。
建国之初,这个王朝本来拥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国内,经过西汉二百年的探索,到东汉时期,汉家制
度已经非常成熟了,对于各种常见问题都有行之有效
的解决方案。开国帝王光武帝又是一位具备雄才大略
的英明帝王,他为国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制度,按照
他的构想走下去,国家会拥有非常光明的未来。
国外,匈奴已经被严重削弱了,大汉帝国四周少见强
有力的竞争对手。另外,经过汉武帝以来的大规模开
疆拓土,帝国疆域广袤,占有许多战略要地,对周边
各民族政权形成绝对优势,因此刚刚建立的东汉王朝
就拥有绝佳的国际环境。
更重要的在于,东汉统治者秉承儒家“仁政”的理念
,把善待百姓作为施政目标。从皇帝到百官,统治者
尽力限制自身的特权,尽量照顾百姓的利益。
在这样一种宽柔的施政纲领之下,国内政治清廉,刑
罚宽和,阶级矛盾缓和,百姓生活安定而富足,呈现
出难得的太平气象。
可以说,儒家倡导的“仁政”理论在东汉一朝得到了
彻底的实践。
这个时代,更有一群铁骨铮铮的儒家士大夫,他们秉
承“杀身成仁”的伟大理念,以“为民请命”为己任
,敢于直接冲撞君王,有效限制了君王的特权,维持
了朝政的清平。
种种有利条件结合到一起,按理说,东汉王朝应该创
造出一个空前绝后的伟大盛世。
可惜天不遂人愿。不知为何,东汉王朝的皇帝普遍短
寿,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开始,到汉灵帝为止,一百
多年时间,所有皇帝都没能活过四十岁,甚至出现了
不到一岁便夭折的婴儿皇帝。
皇帝的早逝对国家造成严重冲击,不仅国家上层结构
不能保持稳定,更造成了外戚专权的恶劣局面。
刚登基的小皇帝年纪太小,不能亲政,只能由太后当
政。太后缺乏政治经验,只好求助于娘家人,于是朝
政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外戚家族手上。
小皇帝成长起来以后,想要夺回权力,但朝廷在外戚
控制之下,皇帝无人可用,只好找身边的近臣帮忙,
于是引入了宦官这股势力。
宦官是一群可怜又可恨的人,作为皇帝的家奴,他们
本来没有机会凌驾于皇权之上,但皇帝通过他们的帮
助夺回权力以后,迫于形势,必然要大力提拔他们,
于是宦官进入了最高权力中枢,成为外戚的主要对手
。
宦官与外戚争夺权力,双方使尽浑身解数,造成严重
政治动荡,使帝国上层刮起一阵血雨腥风。
东汉后期,朝政便在宦官和外戚两方的撕扯下陷入持
续动荡之中。
终于在桓帝上台以后,通过消灭祸国殃民的梁氏外戚
,皇帝和宦官集团彻底打垮了外戚家族,终结了宦官
与外戚争权的局面。
随后却带来更恶劣的后果。
宦官集团跟皇帝和外戚不同,他们没有祖宗基业要经
营,没有江山社稷要传给子孙后代,他们根本不必考
虑国家的长治久安,只需要考虑如何维持手上的权柄
不丢失——他们的权力是偷来的,既不合法,又不
合理,所以他们必须用尽一切手段保住这种权力。
再加上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需要从头完成财富积累
,所以他们一旦当政,必然要压榨百姓。
所以宦官集团当政以后,便把争夺权力和掠夺财富当
作了自己的主要目标,国家利益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
范围内。在他们的祸害下,朝政也就糜烂到不可收拾
的地步了。
这种情况引起朝中士大夫阶层的严重忧虑,眼看国家
危在旦夕,他们不甘心被昏君和宦官拖入深渊,只能
发起反击,惩戒宦官中的不法分子,于是在东汉末期
出现了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对立的局面。
但宦官集团是皇帝的外围势力,打击宦官就是在间接
剥除皇帝的权力,这又引起皇帝本人的严厉反制。
皇帝使出各种手段保护宦官,跟士大夫阶层的冲突愈
演愈烈。暴躁的士大夫阶层最终动用司法武器对宦官
大开杀戒,甚至直接挑战皇权,终于引发了皇帝和宦
官集团的激烈报复。
公元166年,盛怒之下的桓帝发布诏令:禁止“党人
”及其家族从政,终生禁锢!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
公元169年,在宦官集团的挟持之下,灵帝对“党人
”发起大规模政治迫害,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大量
“党人”及其家族遭到屠杀。(关于“党锢之祸”
的详情,请参考《秦汉:帝国兴亡》。)
两次党锢之祸把无数世家大族挡在了朝廷之外,皇帝
与世家大族分道扬镳,帝国上层被割裂开来,东汉皇
帝执政的基础已经被掏空,东汉王朝的江山已经摇摇
欲坠了。
这个结果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整个过程中,从皇帝
到士大夫阶层,每一个人都想努力挽救国家,无数仁
人志士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后,国家还是无
可避免地滑向深渊。
这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是东汉王朝无法逃避的宿命
编辑推荐
比《三国志》更清晰凝练的三国局势走向,比《三国演义》还好读的三国白话故事!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晋灭东吴三国归一,政权兴替的脉络跃然眼前,破开三国时局乱象,讲透魏蜀吴的兴衰密码。
基于史实,不插科打诨,句句掷地有声。在真实历史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是否还那么传奇?因哭被诟病的刘备一生有多么颠沛流离?“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曹操真是演绎得那样阴险狡诈吗?和曹刘并举的孙权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看破缔造的英雄传奇,还大家一段真实的历史。
三国不仅有运筹帷幄的战争、星光熠熠的英雄人物,更有家国、情怀与无数的传说,无数读者耳熟能详。本书以诙谐的语言、趣味横生的故事,多角度还原三国的英雄传奇,带领读者重回那个波澜壮阔、令人神往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