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工业革命》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经典著作,作者用精炼的文字编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整个历史,通过对纺纱织布、挖煤炼铁、技术创新、资本运转、童工生活等场景的精心刻画,将英国工业革命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指出,人口、科技、资本是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阿什顿也明确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不只是工业上,还是“社会上的和思想上的”。作者在考察和叙述工业革命的同时,意识到经济过程的特点不是突然变化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应该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不是最后一个阶段。这些都为我们多角度长时段的认识工业革命提供了借鉴和视角。
作者简介
T.S.阿什顿, 1944-1954年任伦敦大学经济史教授,后获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史荣誉教授的头衔,是英国经济史学界知名学者。其代表作《工业革命(1760-1830)》被译为西班牙文等多个版本。
精彩书评
在经历了五十年之后,阿什顿的论述仍然能让研究者以及学生们感到兴奋。……阅读他的书籍以及熟悉他的风格对我这一代所有经济史学家的成长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帕特•赫德森(利物浦大学经济社会史教授)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从乔治三世登基到其子威廉四世即位,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英格兰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数个世纪以来被当作敞地来耕种的地方,或者被当作公共牧场而无人问津的地方,都圈上了篱笆或者建起了围墙;小村落发展成为人口稠密的城镇;烟囱让古老的塔尖相形见绌。公路被筑造了出来:与那些败坏笛福(Defoe)时代旅行者良好行为习惯的恶劣交通设施相比,公路则更加笔直,更加牢固,更加宽阔。北海和爱尔兰海,以及默西河、乌斯河、特伦特河、塞文河、泰晤士河、福斯河、克莱德河的通航之处,都通过静水线路连接到了一起。北部铺上了第一条铁轨,迎接新火车头的到来,蒸汽货轮开始在入海口和海峡上定期往来。
第二章 早期的工业形态
在18 世纪,不列颠的大多数人民通过在土地上进行劳作来谋生。生活的条件和劳动的状况随着地形轮廓、地下土壤和气候的各种细微差异而变化。但除了这样的差异之外,在那些田地敞开、未垦之地直伸到天边的地区和那些田地被树篱、石墙、栅栏或者一排排树木隔开的地区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反差,这种反差很难不给每位穿越英格兰各郡的旅行者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章 技术创新
突然汹涌而至的并不仅仅是小器械,还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在农业、交通、制造、贸易和金融上的创新,在其他任何时代或者其他任何地方都很难找到与之相比拟的事物。
第四章 资本与劳力
工业革命是经济学上的事情,也是技术上的事情:它包含着在资源的体量与分配上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亚于在方法上的变革,凭借这些方法,这些资源才指向了特定目标。正是储蓄的增长,也正是那种把它们交给工业来处置之意愿的增强,才让不列颠有可能收获她在独创力上的成果。
第五章 “个人主义”和“自由放任”
每一种兴趣、传统或者志向都能在公司形式中得以表现出来。人们莫名其妙地就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贪得无厌的和反社会之人,这种观念是所有让工业革命的故事变得晦涩的传说中最为离奇的一个。
第六章 经济变革的过程
有时候,从繁荣转向衰落是突然发生的;伦敦的商业机构与海外的金融机构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从欧洲或者美国刮来的逆向之风往往会突然引发一场危机。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试读
一位历史学家写到了“工业革命的灾难”。倘若通过这个短语他的意思是说,1760一1830年这段时间是被战争蒙上阴影的岁月,是被饥馑短缺搞得闷闷不乐的日子,那么,对这个词语提不出任何反对意见。但如若他的意思是说,技术变革和经济变革本身就是灾难的根源,那么,这个观点无疑是有悖于常理的。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给数量显然比此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的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提供衣食,以及如何雇用他们。爱尔兰面对着同样的问题。由于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她在40年代由于移民或者由于饥饿和疾病丧失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倘若英格兰依然是一个耕种者和手艺人的民族,她便很难摆脱同样的命运,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不断增长的人口负担必定会压制住其精神的活力。她不负所望,靠的不是统治者,而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毫无疑问寻求的是其自身的狭隘目的,但他们有智慧和资源去发明新的生产工具和管理工业的新方法。今天,在印度和中国的平原上,生活着这样的男男女女,他们饱受瘟疫之苦,忍饥挨饿,从外表看,与那些白天跟他们一起辛苦劳作、晚上与他们共享卧榻的牲口相比,他们活得好不到哪里去。这种亚洲人的标准以及这种尚未机械化所造成的惨状,便是那些没有经过一场工业革命就让人口增长之人的命运。
编辑推荐
纺纱织布 挖煤炼铁 技术创新 资本运转 童工生活
早期英格兰经济与社会中出现的革命性转变之声
英国工业革命经典著作
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不只是工业上,还是“社会上的和思想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