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经史百家杂钞》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典籍素称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个人以其毕生精力也不可能穷尽,何况我们身处“智能互联”的时代,有那么多的现代知识与技能需要去掌握,能优游于古籍之中的时间毕竟有限。况且古文形成的年代毕竟距离我们已很遥远,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思想内涵及所涉典章制度、人物地理已非我们所熟悉,对于一个不曾受过较多专业文史训练的现代人来说,往往不免望书兴叹,面对宝藏却无从入手。为此,一部优秀的选本乃成为爱好文史的人士修习古代文献的阶梯,清人曾国藩编纂的历代文章选集《经史百家杂钞》正是这样一部符合我们今人读古书需要的选本之一。

在清代,《经史百家杂钞》是继《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之后,又一部流传很广、影响甚远的古文选读本。《经史百家杂钞》的编纂始于咸丰元年(1851)初,成书于咸丰十年(1860)。该书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两汉,下迄明清时期,按体裁分类编排为二十六卷,选录了包括政论、词赋、诏令、奏议、官箴、书牍、颂辞、祭文、碑铭、序跋、传记、叙记、游记、典志等历代文章精品七百余篇。是一部体式全备、取材广泛,熔经、史、子、集于一炉,集思想性、艺术性、致用性于一体。三者比较起来,《古文观止》是私塾读本,选文偏重文辞与文采,《经史百家杂钞》网罗选文的广博和深度则超过了《古文观止》。同《古文辞类纂》相比,《经史百家杂钞》增加了叙记、典志,在重视选文的文辞之外,除《古文辞类纂》偏重义理、词章、考据三条选文标准之外,更强调其选文的“经世济民”之用,认为“四者阙一不可”(《求阙斋日记类钞》),突出“文”与“道”的结合,其实用价值远在《古文辞类纂》之上。

《经史百家杂钞》,名曰“杂钞”,其实不杂,毛泽东认为它“孕群籍而抱万有”,道旨与文采兼备,可为国学之入门书。

在为这二十六卷书稿编写的总目中,曾国藩还有如下评批:

论著之属(卷一、卷二):凡论著类以孟、庄、韩、苏为宗。

词赋之属上编(卷三、卷四、卷五):凡词赋类上编以《诗》《骚》、扬、马、班、张、潘、庾为宗。

词赋之属下编(卷六、卷七):凡词赋类下编以扬、班、郭、韩为宗。

序跋之属(卷八、卷九):凡序跋类以迁、固、柳、欧、曾、马为宗。

诏令之属(卷十):凡诏令类以《尚书》、汉诏、陆贽、欧阳为宗。

奏议之属(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凡奏议类以西汉奏疏、陆贽、苏轼为宗。

书牍之属(卷十四、卷十五):凡书牍类以曹、王、韩、柳为宗。

哀祭之属(卷十六):凡哀祭类以潘、韩、欧、王为宗。

传志之属上编(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凡传志类上编以马、班、陈、范为宗。

传志之属下编(卷二十、卷二十一):凡传志类下编以蔡、韩、欧、王为宗。

叙记之属(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凡叙记类以《左传》《通鉴》为宗。

典志之属(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凡典志类以《礼经》暨马、班、欧史为宗。

杂记之属(卷二十六):凡杂记类以韩、柳、欧阳为宗。

以提示读者阅读中要把握的重点作家和作品。

精彩书摘

匡衡: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疏
【题解】
这篇疏上奏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作者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指导,劝谏皇帝修身养性,实行合乎礼仪规范的婚姻来整治后宫,并深习六经,以明德义,威严仪表,整肃朝纲政纪,达到天下大治、全疏条理明晰,疏密有致。
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绝于心,未有游虞弋射之宴①,诚隆于慎终追远②,无穷已也、窃愿陛下虽圣性得之,犹复加圣心焉、《诗》云“茕茕在疚”③,言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盖所以就文、武之业,崇大化之本也。以上总起。
【注释】
①游虞:嬉戏娱乐、虞,通“娱”。
②慎终追远:谨慎恭敬地处理父母的丧事,追念远代祖先。
③茕茕在疚:出自《诗经·周颂·闵予小子》、表示孤独哀伤、无所依靠的样子、在疚,在忧患痛苦之中。
【译文】
陛下天性非常孝顺,对先帝的哀伤思念之情永存内心,没有游乐射猎的欢娱,确实重视谨慎恭敬地处理丧事,追念远代祖先,没有穷尽。臣私下希望陛下虽然得到这样好的天性,仍能不断用圣人的心去加强它、《诗经》说“无依无靠,多么忧伤”,这是形容成王处理丧事后思念祖先,内心的忧郁之情难以排解,这也正是成王之所以能够继承文王、武王的功业,并加以发扬光大的根本原因。以上总起。
臣又闻之师曰:“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①,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故《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②。”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自上世已来,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愿陛下详览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声色,近严敬,远技能。以上戒妃匹。
【注释】
①太上:居于最尊贵的地位。
②窈窕淑女,君子好仇: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仇,配偶。
【译文】
臣记得先师说过:“夫妻婚配的时候,是人生的开始,万种幸福的源头、婚姻礼仪端庄周正,然后事物成就,天命齐备、”孔子议论《诗经》,从《关雎》入手,讲的是居于尊贵地位的人,是百姓的父母,如果妃后、夫人的德行与天地运行不相符合,那就不可能有敬奉神灵的体统来条贯万事万物的事理、所以《诗经》说:“美丽善良的姑娘,有位好青年想和她配成双、”意思是女子坚守节操,忠贞不贰、情趣欲望的感受,不系于容貌仪表;游宴玩耍的意愿,不见乎行动止息、这样才可以与至尊的君王结成婚姻,共同成为国家的统治者、所以说婚姻是纲纪的起首、礼教的开端、自从上古以来,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起和衰落,没有不以此为缘由的、希望陛下考查过去历史的得失兴衰,用以巩固皇朝根本,要物色有品性的人,戒除靡靡之音和女色,接近严肃谨慎的人,远离花言
巧语、诡计多端的人、以上劝诫夫妻婚配之事。
窃见圣德纯茂,专精《诗》《书》,好乐无厌、臣衡材驽,无以辅相善义,宣扬德音、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着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艺之指,则天人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以上劝经学。
【译文】
臣私下看见陛下的圣德纯良美好,专心学习《诗经》《尚书》,喜好正声雅乐毫不满足、臣匡衡才识浅薄,不能辅助陛下美好的道义,宣扬陛下仁德的言论、臣听说六经是圣人用来统御天下人心、指明善恶的结局、明示吉凶的分别、指示做人的正道、让人们不要违背本性的着作、所以考察六经的核心主旨,可以使天人关系的道理明白和顺,使草木昆虫万物得以养育,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还有《论语》《孝经》,也都是圣人们重要言行的记录,应探求其中的深刻道理、以上劝谏学习经学。
臣又闻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奉天承亲,临朝飨臣,物有节文,以章人伦、盖钦翼祗栗①,事天之容也;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恪②,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说,飨下之颜也、举错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孔子曰:“德义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③、”《大雅》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④、”诸侯正月朝觐天子,天子惟道德,昭穆穆以视之⑤,又观以礼乐,飨醴乃归、故万国莫不获赐祉福,蒙化而成俗。今正月初幸路寝⑥,临朝贺,置酒以飨万方。《传》曰“君子慎始”⑦,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群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桢⑧,天下幸甚!以上威仪之则。
【注释】
①钦翼:恭敬、谨慎、祗(zhī)栗:敬慎,恐惧。
②严恪:严肃谨慎恭敬。
③“德义可尊”六句:出自《孝经》。
④敬慎威仪,惟民之则:出自《诗经·大雅·抑》。
⑤穆穆:仪容恭顺端庄。
⑥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
⑦君子慎始:出自《易·系辞》。
⑧基桢:根基,引申为准则、榜样、基,建筑物的根脚、桢,筑墙时两端的柱子。
【译文】
臣又听说圣明君王的所作所为,无论动静周旋,奉天之命,承亲之意,还是当朝处理国事,宴飨群臣,事事都有节制法度,以发扬人伦的美德、敬慎小心,是侍奉上天的仪容;和悦恭顺谨慎,是侍奉祖先的礼仪;正直慎重恭敬,是统御百官群臣的原则;施予恩惠,和颜悦色,是对待臣下的态度、举止行为,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因此在外貌形象上是一副仁义容颜,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效法的榜样、孔子说:“君王的仁德道义可以尊崇,容貌行止可以观察,前进后退可以衡量,这样治理他的百姓,因此他的百姓既敬畏又爱戴他,以他为榜样、”《诗经·大雅·抑》讲:“谨慎你的仪表,百姓就会效仿你、”诸侯们在每年正月朝觐天子,天子只显示道德,表露端庄,让他们真实看到天子的威严,又让诸侯们观看礼仪和音乐,受到丰盛的招待后,方才返回各自封邑、这样诸侯们一个个受到天子赐予的大福大贵,使他们接受感化而形成习惯、今年正月初一陛下初次驾临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设置筵席,慰劳四方、《易传》说“君子开始时就要谨慎”,希望陛下留意行动和止息的仪节,让臣子们得以仰望高贵品德的光彩,为国家奠立坚固的基础和准则,那么天下就很有希望,很可庆幸了!以上讲威仪的准则。
……

前言/序言

《经史百家杂钞·序例》
姚姬传氏之纂古文辞,分为十三类,余稍更易为十一类。曰论着、曰词赋、曰序跋、曰诏令、曰奏议、曰书牍、曰哀祭、曰传志、曰杂记九者,余与姚氏同焉者也;曰赠序,姚氏所有而余无焉者也;曰叙记、曰典志,余所有而姚氏无焉者也;曰颂赞、曰箴铭,姚氏所有,余以附入词赋之下编;曰碑志,姚氏所有,余以附入传志之下编。论次微有异同,大体不甚相远。后之君子以参观焉。
【译文】
姚姬传(姚鼐)编纂《古文辞类纂》,将所选文章分为十三类,我稍加改变,分为十一类。其中,论着、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杂记等九类,是我与姚氏的选本相同的;而赠序类是姚氏有而我的分类中没有的;叙记、典志类,是我有而姚氏没有的;颂赞、箴铭类,姚氏选本中有,我将其附编在词赋类的下编之中;碑志类,姚氏选本中有,我将其附入传志类的下编。编排顺序稍有不同,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请后世君子参阅。
村塾古文有选《左传》者,识者或讥之。近世一二知文之士,纂录古文不复上及六经,以云尊经也。然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由屏弃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三代、两汉今舍经而降以相求,是犹言孝者敬其父、祖而忘其高、曾,言忠者曰“我家臣耳,焉敢知国”,将可乎哉?余抄纂此编,每类必以六经冠其端,涓涓之水,以海为归,无所于让也。姚姬传氏撰次古文,不载史传,其说以为史多不可胜录也。然吾观其奏议类中录《汉书》至三十八首,诏令类中录《汉书》三十四首,果能屏诸史而不录乎?余今所论次,采辑史传稍多,命之曰《经史百家杂钞》云。湘乡曾国藩识。
【译文】
乡村塾学中教授古文有选《左传》的,有识者或有讥评。近世一二通晓文章之学的人在选编古文时,不再上溯至六经中的篇章,美其名曰要尊崇经书。然而追溯“古文”一词之所以成立的源头,实在是为了摒弃六朝骈文的绮丽之风,而返归夏商周三代和两汉的文章形态。现在舍弃经典而降格以求,就如同尽孝者敬其父亲、祖父而忘记了其高祖、曾祖,尽忠者说“我是家臣,岂敢知晓国家大事”,这怎么可以呢?我抄录编纂这部书,每一类必选六经中的篇章冠于其端首,就如同涓涓细流,都要归向大海,是不必有所辞让的。姚姬传选纂古文,不收编史书中的文章,所说的理由是史书甚多,不可胜录。然而,我见他的奏议类中,收录《汉书》中的文章多达三十八篇,诏令类中,也自《汉书》中收录了三十四篇,果真能摒弃史书而不予收录吗?现在我选编的文章,选自史书中的文章较多,命名为《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国藩记。
着述门三类
论着类着作之无韵者。经如《洪范》《大学》《中庸》《乐记》《孟子》皆是;诸子曰篇、曰训、曰览,古文家曰论、曰辨、曰议、曰说、曰解、曰原皆是。词赋类着作之有韵者。经如《诗》之赋、颂,《书》之“五子作歌”皆是;后世曰赋、曰辞、曰骚、曰七、曰设论、曰符命、曰颂、曰赞、曰箴、曰铭、曰歌皆是。序跋类他人之着作序述其意者。经如《易》之《系辞》,《礼记》之《冠义》《昏义》皆是;后世曰序、曰跋、曰引、曰题、曰读、曰传、曰注、曰笺、曰疏、曰说、曰解皆是。
【译文】
论着类是不讲求声韵的着作。经书中如《洪范》《大学》《中庸》《乐记》《孟子》,都是这类文章;诸子的着作中称为篇、训、览,古文家称为论、辨(即辩)、议、说、解、原,都属于此类。词赋类是讲求声韵的着作。经书中如《诗经》中的赋、颂,《尚书》中的“五子作歌”,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赋、辞、骚、七、设论、符命、颂、赞、箴、铭、歌,都属于此类。序跋类是表达对他人着作意见的文章。经书中如《周易》的《系辞》,《礼记》中的《冠义》《昏义》,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序、跋、引、题、读、传、注、笺、疏、说、解,都属于此类。
告语门四类
诏令类上告下者。经如《甘誓》《汤誓》《牧誓》等,《大诰》《康诰》《酒诰》等皆是;后世曰诰、曰诏、曰谕、曰令、曰教、曰敕、曰玺书、曰檄、曰策命皆是。奏议类下告上者。经如《皋陶谟》《无逸》《召诰》,及《左传》季文子、魏绛等谏君之辞皆是;后世曰书、曰疏、曰议、曰奏、曰表、曰札子、曰封事、曰弹章、曰笺、曰对策皆是。书牍类同辈相告者。经如《君奭》,及《左传》郑子家、叔向、吕相之辞皆是;后世曰书、曰启、曰移、曰牍、曰简、曰刀笔、曰帖皆是。哀祭类人告于鬼神者。经如《诗》之《黄鸟》《二子乘舟》,《书》之《武成》《金縢》祝辞,《左传》荀偃、赵简告辞皆是;后世曰祭文、曰吊文、曰哀辞、曰诔、曰告祭、曰祝文、曰愿文、曰招魂皆是。
【译文】
诏令类是上位者告知下位者的文章。经书中如《甘誓》《汤誓》《牧誓》等,《大诰》《康诰》《酒诰》等,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诰、诏、谕、令、教、敕、玺书、檄、策命,都属于此类。奏议类是下位者禀告上位者的文章。经书中如《皋陶谟》《无逸》《召诰》,以及《左传》中季文子、魏绛等的谏君之辞,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书、疏、议、奏、表、札子、封事、弹章、笺、对策,都属于此类。书牍类是同辈之间相互告知的文章。经书中如《君奭》,及《左传》中郑子家、叔向、吕相的言辞,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书、启、移、牍、简、刀笔、帖,都属于此类。哀祭类是人禀告鬼神的文章。经书中如《诗经》的《黄鸟》《二子乘舟》,《尚书》的《武成》《金縢》祝辞,《左传》中荀偃、赵简的告辞,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祭文、吊文、哀辞、诔、告祭、祝文、愿文、招魂,都属于此类。
记载门四类
传志类所以记人者。经如《尧典》《舜典》,史则本纪、世家、列传,皆记载之公者也;后世记人之私者,曰墓表、曰墓志铭、曰行状、曰家传、曰神道碑、曰事略、曰年谱皆是。叙记类所以记事者。经如《书》之《武成》《金縢》《顾命》,《左传》记大战、记会盟,及全编皆记事之书,《通鉴》法《左传》,亦记事之书也;后世古文如《平淮西碑》等是,然不多见。典志类所以记政典者。经如《周礼》《仪礼》全书,《礼记》之《王制》《月令》《明堂位》,孟子之“北宫锜章”皆是;《史记》之八书,《汉书》之十志及三《通》,皆典章之书也;后世古文如《赵公救灾记》是,然不多见。杂记类所以记杂事者。经如《礼记??投壶》《深衣》《内则》《少仪》,《周礼》之《考工记》皆是;后世古文家修造宫室有记,游览山水有记,以及记器物、记琐事皆是。
【译文】
传志类是记叙人物的文章。经书中如《尧典》《舜典》,史书中则是本纪、世家、列传,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所做的记载。后世从私家角度记叙人物的墓表、墓志铭、行状、家传、神道碑、事略、年谱,都属于此类。
叙记类是记叙事件的文章。经书中如《尚书》的《武成》《金縢》《顾命》,《左传》中记大战、记会盟,乃至于全书都属于记事的书,《资治通鉴》效法《左传》,也属于记叙事件的书;后世古文如《平淮西碑》等也是此类文章,但不多见。典志类是记述政治典章的文章。经书中如《周礼》《仪礼》全书《礼记》的《王制》《月令》《明堂位》,《孟子》的“北宫锜章”,都是这类文章;《史记》的八书,《汉书》的十志,以及《通典》《通志》《文献通考》,都属于记叙典章制度的书。后世如《赵公救灾记》也是这类文章,但不多见。杂记类是记叙杂事的文章。经书中如《礼记》的《投壶》《深衣》《内则》《少仪》,《周礼》的《考工记》,都是这类文章;后世的古文家们,修造宫室有记叙,游览山水有记叙,还有记器物、记琐事的,都属于此类。

编辑推荐

【推荐语】

顾吾人所z急者,国学常识也。昔人有言:欲通一经,早通群经。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如是之书,曾氏《杂钞》其庶几焉。是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要。……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纂《类纂》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毛泽东《致萧子升》

中华书局

传统经典伴你一生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丛书卖点】

1、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经典著作,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2、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3、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