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时代》王波-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957,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巫时代:甲骨文解构史前文明简史》

内容简介

该卷以汉字象形文字为分析工具,解读《山海经》《易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尔雅》《尚书》《易纬稽览图》等文献的记载,以远古母氏社会时期,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的时代革新为标志,阐述麐后氏、弇兹氏、羲和氏、华胥氏、女娲氏、伏羲氏、少典氏、神农氏、炎帝时代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轮廓,总结为“史前六大阶段”的认知革命和技术革命,奠定人类社会从游牧时代走向农耕文明的基础。

根据《周髀算经》的“历法时间量”;汉朝《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记载的“文献时间量”,结合现代岁差值和考古发现,先对“炎黄时代”进行断代,再推算出公元前10万年到公元前3517年的“史前大时代年表”。

作者简介

王波(1973年1月),字:率直、中润;笔名:黄中润,浙江东阳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科,浙江大学政治学和行政管理本科。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东阳市历史研究会会员;东阳市诗词学会会员。 浏览式阅读诸子、五经、史家、杂家等各类文献,主要研修易学、道学、儒学、佛学、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融会贯通,通过中西哲学的对比研究后,选择远古、中古、近古历史学的研究方向。曾从事房地产和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参与横店重建圆明新园项目。

目  录

自 序:来自远古时空的蝴蝶 …………………………….1
导 论:文字,“ 智人”走向“人类 ”的标志 ………………….3
一、语言,智人的本能理性 ……………………….3
二、象形符号,理性思维的觉醒 ……………………6
三、汉字象形文字,人类进化的素描 ……………….10
四、人文时空坐标系分析法和概论 …………………14
第一章 弇兹氏和燧人氏时代:盐和火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20
一、“十纪说”和类人始祖母露西 …………………21
二、《山海经·大荒经》母氏文明的史信 ……………24
三、弇兹氏·人类的始祖母 ………………………28
四、燧人氏·火神和太阳神崇拜的渊源 ……………..35
五、塔里木和准格尔盆地·人类最初发源地的猜想 …….42
六、昆仑山和昆仑丘·古人类的避难所和栖息地 ………45
第二章 合雄氏时代·文字和语言的认知革命 ……………….51
一、“道生一”·弇兹燧人合雄氏时代 …………….52
二、“一生二”·三青鸟和凤图腾 ………………..55
三、“三生万物”·合雄氏时代的核心生存空间 ………59
四、“一、十、卐”字符·远古人类的迁徙方式 ………64
五、“东”和“西”象形文字·远古时代的成人礼 …….68
六、“姓氏图腾”和宗族分封制 …………………..71
七、“太极图”最古老的地图 …………………….75
第三章 鄂尔多斯高原“合雄氏”的帝都 ………………….80
一、“风”象形文字·解读远古时空的密钥 ………….81
二、帝都·中原“昆仑山”鄂尔多斯盆地 ……………86
三、“大”和“不”远古帝王两种称谓 ……………..91
四、不周山·远古帝王的升天台 …………………..94
五、九宫十部制·合雄氏的政权组织形式 ……………96
六、女儿国·母氏社会的多偶婚姻制度 …………….103
七、走婚制,人类最古老的优生优育 ………………106
八、黄土高原·母氏文明的发祥地 ………………..108
第四章 羲和帝俊时代:历法和地理的革新 ……………….115
一、“日月山”最古老的全球定位系统 …………….116
二、河图和洛书·最古老的世界地图 ………………120
三、旸谷·东方“昆仑丘”黄帝海山 ………………127
四、羲和氏·东方昆仑丘的母族 ………………….131
五、帝俊氏·中古父系的始皇帝 …………………136
六、帝俊羲和时代·古希腊《神谱》 ………………141
七、盘古开天·人类最初的航海技术 ………………144
第五章 女娲伏羲时代:巫教和婚姻制度改革 ……………..148
一、中容之国·华胥氏时代的文明复兴 …………….149
二、华胥大庭氏时代 ·农耕文明的奠基者 ………….155
三、女娲补天和世纪大洪水 ……………………..161
四、“女娲造人”和一夫一妻制 ………………….163
五、“巫教”·女娲氏时代的宗教改革 ……………166
六、宓戏作六峜·古典哲学的思维模型 …………….172
七、伏羲氏开创父权时代 ……………………….176
八、《星经》古典物理和数理的大集成 …………….182
九、算筹和算盘·最古老的计算机 ………………..185
第六章 神农氏时代:农业和中医的技术革命………………191
一、“大庭氏”和“朱襄氏”炎帝系的父氏渊源 ……..192
二、“神农氏”最初的水稻育种部落 ………………196
三、《神农本草经》和中医时代 ………………….199
四、古淮河治理·开启农耕时代的标志 …………….203
五、“两河流域”农耕社会的标准模型 …………….208
六、神农氏·开创农耕文明时代 ………………….211
第七章 炎帝时代:城市和商业的革命 …………………..215
一、炎帝时代·一统江山的大时代 ………………..216
二、随州·炎帝时代的主都城 ……………………227
三、“城”和“市”城邦经济体的标准模式 …………230
四、北斗七星阵·城市群发展的标准模式 …………..233
五、“阳、州、京”·城市发展的三大阶段 …………240
六、井田制·农耕社会的土地制度 ………………..244
七、巫者和巫教·母氏神权的代表 ………………..249
八、巫咸国·社会职业化的宗教改革 ………………254
九、《尚书》和炎帝时代的政治哲学 ………………258
十、《山海经》和《归臧》 ……………………..264
第八章 中华近古史学的九大玄机 ………………………269
一、三皇五帝考·千年史学的悬念 ………………..270
二、少典氏·帝王血统跨时代认证 ………………..275
三、《山海经》·远古和中古父系帝王世系表 ……….280
四、以奉先祀·帝王之学传承的主流 ………………283
五、《尚书》·封建制度发展史 ………………….286
六、《春秋》仁政的精神契约 ……………………290
七、《竹书纪年》·千年史学的拷问 ………………295
八、黄帝元年·史学的一声叹息 ………………….298
九、《周髀算经》和“时间悬念” ………………..300
第九章 炎黄时代和五帝时代的断代 …………………….304
一、汉朝“谶纬学”·炎黄时代时间轴的伏笔 ……….305
二、帝王纪年法和“文献时间量” ………………..307
三、“在位”帝王纪年法的修正值 ………………..310
四、神农氏和炎帝时代·修正时间轴推论 …………..315
五、 “黄帝时代”标准参考值的推论 …………….320
六、“五帝时代”·黄帝系的中古简史 …………….322
七、神农氏到尧时代·修正时间轴推演 …………….325
结论篇 “巫时代”合雄氏时代到帝喾时代时间轴推论……….330
后 记 ……………………………………………338
参考文献 ………………………………………….339

试读

农耕发展,水利先行;城市发展,商业为本。神农氏和炎帝时代,中华大地水利建设的大时代,也是世界水利建设的大时代。中华大地黄河、淮河、长江的“三河流域”的华北沼泽地,改造成黄河和长江“两河流域”的华北平原,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创举。朱襄氏到神农氏,都是以淮河和黄河的治理为中心区域;炎帝时代,而黄帝部落是以治理黄河下游济水和淮河下游流域为中心,而炎帝部落治理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为中心。

水利大建设的背后,则是城市经济体的大发展。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初的城市经济体,这是时代的谬误。因为,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集中体现在古苏美尔人创造的出海口城邦经济体和城市群“古波斯湾文明”,古苏美尔人的核心群体,中华母族的“乌”姓和“鲁”姓的两大部落集团,以乌鲁克城和乌尔城为代表,在第二卷“神时代”中具体分析和阐述。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的治理,只是神农氏时代基本完成黄河、长江、淮河流域的治理方案的拷贝,炎帝时代以商业和城市文明发展为中心,构建西亚的城市经济体和城市群。其中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治理,则是汉水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治理方案的拷贝。在中华大地上的水域治理和城市建设的规模相对比,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规模,只是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节点。

流域治理从世界范围内进行对比分析,最为典型是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我们先从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同汉水流域之间,流域和水系治理方案和疏浚方式的核心,在于流域的上分流段和中分流段,两个节点进行比较分析。

汉水和尼罗河上分流断对比示意图

从汉水流域的治理和尼罗河流域的治理中,在上分流段上主要对比的分流方法上的共同点,在中间沙洲的运用,绝不是自然冲积而成,而是人为的水流缓冲法。在汉字象形文字中“洲”的象形,源于对水流的分流,分成三条支流。“洲”是指高流速水流段减缓流速的减速区,对正面河道堤坝起到保护作用,形成水流减速带。汉水流域的水势崇山峻岭而下,流速治理比尼罗河流域更为艰难,大流域治理周边环境更为复杂,包括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综合治理。知识、技术、技能在没有成为常识以前,都是科技新发明,根本区别在于谁最先发现和应用推广。

汉水和尼罗河中分流断对比图

再从汉水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中分流段的处理,又是异曲同工,尼罗河和汉水都是水流进入平缓地带后,进行中断分流段。通过人工河道的引流,缓缓流向广袤的农田,形成貌似自然的水流方向,仔细分析现代的河流都具人为疏浚和引流,而不是自然力的鬼斧神工。暴风骤雨来临之时,河水肆意奔流而下。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出海口和淮河长江出海口治理对比图

主体思路是先“堵”后“疏”,先有限堵住出海口后,各大湖泊和沼泽地的水流,自然形成从高到低的主流方向河道;再根据自然形成的河道进行疏浚和灌溉水网治理。出海口的下游段多为沼泽地,自然形成众多的湖泊,运用湖泊在洪水时期的调控水流量,形成自然自主调控的水利系统。所以,湖泊和沼泽也存在的人为意志。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治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黄河流域的地貌特征决定,需要人为因素的强制性控制和疏导河流的流向;长江流域的上下游由诸多的湖泊构成,庞大的水流自然自主调控机制;而长江流域的治理,更注重自然和人为的结合。

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治理,运用先堵后疏的方式,先自然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

而这些沼泽地,发展农耕的最佳土壤。再通过水利枢纽、农田水利、出海口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农耕、商业、城邦、出海口构成的沿海经济体“古波斯湾文明”。

但是,古苏美人在两河流域退出历史舞台后,创造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如同夜空的流星,消逝在历史的天空。中华文明的珠三角、长三角现在依然蓬勃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古巴比伦的后世君主中,缺乏治理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的决心,同时,随着古苏美尔人的消亡,掌握水利治理技术和技能的人才流失,农耕技术和农业发展失去稳定的技术支撑,导致城市发展必须走向商业、资本、宗教融为一体的掠夺性的城市经济结构。公元前 2800 年左右,古巴比伦走向宗教经济为主体的城邦经济体,成为西方世界城市发展的典范,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分水岭。西方城邦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只是炎帝时代农耕、商业、城市文明,催生的营养不良“早产儿”。

综合以上分析,首先,“两河流域”泛指具有充沛的水资源,适宜水稻种植的丘陵盆地和平原地带,农耕发展最基础的自然条件。读者只要认真留意观察一下,现代所有丘陵和平原地带的中等规模村落、乡镇、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由水系大流域的大河,同小流域的小河构成小型“两河流域”农耕和水稻生产平原地带。

其次,流域和水系的全流域治理,运用“一”字符,分成上、中、下游三大区域,治理的核心区域在于上分流段、中分流段、出海口,几乎所有大流域和水系的治理都有“洲”流速缓冲区,“泽”出海口水流调节区。如在汉字象形文字中“巛”同“川”字通用,是指各山涧、溪流汇聚成的河流;“巜”是指平原地区田野灌溉的沟渠;而三分之一的“<”符号同“畎”字通用,是指田地灌溉的水渠。

农耕的发展,改变人社会的生存、生产、生活方式的伟大创举,人类进行大规模改造流域和水系的动力源。神农氏时代为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农耕文明,水利治理是首要任务。全球最为艰难的水利工程,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治理,为世界范围的水利治理提供最佳的借鉴依据,在此基础上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流域和水系治理的标准化模板“两河流域”进行大规模推广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