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847,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熊廷弼之死》
内容简介
熊廷弼,明末“辽东三杰”之一,“有胆知兵”,以严明称,但万历、天启年间因性格刚烈,“好谩骂,不为人下”,招致颇多非议。他一生三入辽东,终为党争所陷,其跌宕起伏的官场人生,正是晚明政局的缩影。
本书围绕熊廷弼之死,记录了熊廷弼最后十七年的人生,以及晚明的边防形势和政治争斗。通过对历史细节的剖析,书中一改熊廷弼过去相对单一化的传统形象,以公允持正的目光审视历史,深挖熊廷弼复杂、摇摆的政治生涯。作者以熊廷弼作为晚明史的小切口,刻画诸多细节,描摹出晚明众多历史人物丰满的形象,还原了大明危如累卵却无以自救的迟暮困局。
作者简介
唐元鹏,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先后任职于新华社广东分社、《南方都市报》,曾担任《新周刊》编辑总监、副主编兼新媒体CEO。深耕大众历史写作,在《南方人物周刊》《文史博览》《新周刊》等媒体发表《一场民族的困守:衡阳保卫战最后48小时》《1914众生相》等文章。
精彩书评
一本书揭开晚明大将熊廷弼的传奇人生,照见大明朝暮年的苟延残喘。
他曾是万历皇帝最倚重的大臣之一,三入辽东,是努尔哈赤不得不佩服的对手,但一朝树倒猢狲散,惨死断头台。
他的人生如同大明朝暮年的缩影。曾经的“煌煌”大明,如今没兵、没粮、没钱,内有无休无止的党争、皇帝的怀疑猜忌,外有蒙古、女真的虎视眈眈。
是什么让熊廷弼落得如此下场?又是什么让大明朝走到这种境地?
熊廷弼之死能否为大明朝“续命”,又预示着这个王朝与一众文官武将怎样的结局?
前言/序言
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二十六日,北京西四牌楼附近人山人海。这一天,西市又要杀人了,而且杀的人还是朝廷高官。
囚车远远行来,车上坐着一位身材魁梧、面色从容的中年男子。来者就是今日受刑之人——前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辽东经略熊廷弼。
他的罪名有两个:一是任职期间丢失广宁,败坏辽东战局;二是待罪之中仍贿赂东林党,以图脱死。
熊廷弼被押下囚车,走上断头台,刽子手强压着昂首挺立的熊廷弼跪下。午时三刻,验明正身——熊廷弼,字飞百,号芝冈,湖广江夏人,时年56岁。监斩官在他名字上勾上红圈,将令牌扔入场中。
一声“开斩”,刽子手手起刀落,但竟然没有一刀把脖子砍断,只能以刀为锯反复切割,方才把熊廷弼的头割下,场面惨不忍睹。显然,刽子手受人指使,要熊廷弼到死还受罪。
随后,熊廷弼的无头尸体被弃市,首级被放入木盒之内,快马传首九边,以儆效尤。
此时,距离广宁失陷已经过去3年,距离熊廷弼首度经略辽东过去了6年,大明与努尔哈赤的辽东战争业已进入第7个年头。
大明帝国经历了萨尔浒大战、辽沈失陷、广宁失守三场大败,损失兵马几十万,损失钱粮上千万。辽东的边境战争,正将帝国拖入经济破产、社会骚动的巨大危机之中,这场危机深入每个人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