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读历史》安德鲁·玛尔-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793,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换个角度读历史(套装共3册)》

内容简介

《BBC世界史》
我们对世界历史的理解总是在不断改变,因为世界各地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发现,并向我们的旧有偏见发起挑战。在本书中,作者带我们重游了那些熟悉的历史重大事件,从古希腊罗马到拿破仑加冕,再到21世纪的环境与人口危机,然而他向我们介绍的却是围绕在这些事件周围鲜为人知的故事,地域横跨秘鲁、乌克兰、加勒比地区。书中既检视了那些失败与消逝的文明,也讲述了当今强权的起源,并且揭示曾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位置发生的诸多历史事件是何其相似!
本书的主旋律相当简单明了:我们有能力理解和塑造周围的世界,这使我们逐渐成为这颗星球的主宰,纵然今天我们已经为地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但如同我们曾经克服挑战、渡过难关一样,科技能力使我们仍然具有足够的信心;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在政治上的表现就逊色得多,总像一个醉汉一样左右摇摆。因此,本书既是一曲我们现代智人聪明才智的欢乐颂,也是一部我们现代智人政治愚行的启示录。只有认清人类境况的这种二律背反状态,我们才能警醒那些由成功引起的失败,重新调整眼前的方向。
《大历史》
这本书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书中总结出大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出现。他们将这些突破称为“门槛”。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以八次突破为线索,勾勒出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我们的近期未来和遥远未来做出了预测。
《世界史》
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三位著名史学家联合写作了《世界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过去的历史,在美国风行一时,历经修订。我国于1946、1948年两次翻译此书,1975年又出版了冰心、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译本。此次我们采用1975年译本,并重新更换了大量精美而有趣的插图,撰写了丰富多样的图注,冀以展现原作的风采。本书虽是写于近一个世纪前,今日读来却不无有益有趣之处。它将从人类文明产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漫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文明的开端、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近代文明——加以介绍,尤其以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为重点,文字轻快,论述精当,常有让人耳目一新之见。作者善于从细节来揭示历史大势,在不算长的篇幅内,却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既有上层精英也有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文明发展图景。

作者简介

《BBC世界史》
安德鲁·玛尔,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著名政治新闻记者,长期为《苏格兰人报》《独立报》《每日快报》《旁观者》撰稿。2000至2005 年担任英国广播公司的政治编辑,撰写并主持多部有关历史、科学和政治的电视纪录片,著有《现代英国的创生》(The Making of Modern Britain)、《现代英国史》(A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等。
《大历史》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牛津大学博士,主要任职于悉尼麦考瑞大学。1989年,他开始在麦考瑞大学讲授大历史课程;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上发表题为《为“大历史”辩护》的文章,首次为他的课程取名“大历史”;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 大历史项目”,这是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免费大历史网络课程,2013年底启动。克里斯蒂安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和人文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 Stokes Brow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国际大历史学会的创会委员。任职于加州多米尼克大学,2007年出版了《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此后,她一直参与多米尼克大学的大历史项目。
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麦考瑞大学博士,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梅吉尔荣誉学院历史学副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论述古代中亚历史、大历史以及世界史的著作和文章,现为世界史学会会长。
《世界史》
海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近代欧洲之政治史与文化史》《美国和西班牙》《西方文明史》等。
穆恩,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讲座教授,著有《帝国主义与世界政治》。
韦兰,弗吉尼亚州麦迪逊学院历史与社会学教授,曾著有多部历史作品。

目录

BBC世界史

致谢
导言
第一部 走出热带,走向冰原从7万年前到早期地中海文明
第二部 为战争一辩第一个辉煌的帝国时代,从亚述人到亚历山大大帝,战争如何推动了宗教、著述和哲学的巨大飞跃
第三部 剑与道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600年前后:中国、印度和欧洲的古典帝国及其与新兴宗教的遭遇
第四部 走出混乱的大熔炉从700年到1480年:伊斯兰教的伟大时代,游牧民族建立帝国,以及欧洲的觉醒
第五部 世界走向开放从1492年到1640年:欧洲的全面爆发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抗争
第六部 自由的梦想从1609年到1796年:启蒙与革命,从印度到加勒比
第七部 资本主义及其敌人从1800年到1918年: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全世界人的生活——之后又亲自破坏了这种生活
第八部 最好的世纪和最坏的世纪从1918年到2012年:我们的时代
彩插

大历史

序言
作者简介
导论什么是大历史以及如何研究它?
第1章 前3道门槛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第2章 第4道门槛太阳、太阳系与地球的出现
第3章 第5道门槛生命的出现
第4章 第6道门槛人亚科原人、人类与旧石器时代
第5章 第7道门槛农业起源与农业时代早期
第6章 跨越一道小门槛城市、国家与农耕文明的出现
第7章 第一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第8章 第二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第9章 第三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其他世界区
第10章 即将跨越第8道门槛迈向现代革命
第11章 跨越第8道门槛通向现代性的突破
第12章 人类世全球化、发展与可持续性
第13章 未来的历史更多门槛?
词汇表
出版后记
彩色插图

世界史

第一编 文明的开端
第二编 希腊城邦的古典文明
第三编 罗马帝国内的古典文明
第四编 远东的古典时代
第五编 从古典文明过渡到基督教文明
第六编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文明
第七编 欧洲的扩张
第八编 欧洲国家和教会中的动乱
第九编 今日文明的革命基础
第十编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第十一编 白种人的负担
第十二编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
出版后记

前言

导言
人创造的,人才能理解。
——以赛亚·伯林论维柯
历史是乏味的,一再被战争打断。
——德里克·沃尔科特,《赐福》
撰写世界史有点自不量力。因为信息量太大,任何个人都难以消化。作者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并可能犯下无数错误。写作和阅读世界史的唯一理由是,人若缺乏对世界史的了解会更加荒谬绝伦。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如果能更好地理解统治者何以会脱离现实,革命催生出的独裁者何以会多过它们带来的福祉,世界上的一些地区何以会比其他地区更富裕,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时代。这个课题规模庞大,充满风险:一方面可能陷入乏味的抽象观念;另一方面则可能让生动的故事众声喧哗,混淆视听。我挑选了一些自认为有代表性的主题和时刻,并尝试将它们与更宏大的叙事串联起来。不过,我可以选择完全不同的主题和时刻来写这本书,在那之后,无疑还可以再写一本完全不同的世界史。
本书的主旋律简单明了。我们有能力理解和塑造周围世界。凭借这项能力,我们人类的技艺与思维都在加速发展。尽管存在局限,这种发展趋势仍使人类在数量和力量上加速累积。如今,我们已破解许多难题,如地球生命的起源、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我们甚至开始探索人类的自我意识。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在“逐渐觉醒的世界”中,人类的自我意识就好似一颗闪亮的星星。今天,人口数量太过庞大,地球也许根本无法长久承受(当然,这取决于我们选择何种生活方式)。但是,科技能力至少能带来一线生机,就像我们曾经克服挑战、渡过难关一样。另一方面,我们在政治上的表现就逊色得多,根本无法与科技上的卓越成就相提并论。
想象一下,你可以复活耶稣时代的农妇或阿兹特克族的勇士并与之交谈。如果你把自己的手机拿给他们看,并尝试向他们解释手机的工作原理(假设你知道),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你在说什么。你首先要向他们描述一个由闻所未闻的概念组成的世界——这就是一部历史书的容量。但如果你给他们讲斯大林的故事,揭露政治家的腐败,或谈论当今阿拉伯世界人民与独裁者的斗争,他们会很快了解个大概。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暴力事件都比先前的社会少了很多。尽管有联合国存在,贫穷仍似脓疮般腐蚀着人类肌体,战火仍在熊熊燃烧,令世界不得片刻安宁。但与帝国争霸的时代相比,当今世界还是祥和了许多。然而,一旦牵涉欲望、怒火和权势,我们所谓的进步就不值一提了,完全无法与科技发展相提并论。唯有更深入了解历史——狩猎—采集社会的历史、漫长的农业社会的历史及世界贸易与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历史(将我们带入现代社会),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实。最后,我希望本书随后的内容不仅能促使读者思考那些早已逝去的帝国和遥远的异邦世界,也能促使读者思考此时此地的问题。
与此同时,历史又变化不止。对历史爱好者而言,这是个黄金时代。每年,出版社都会出版大量主题新鲜、细节丰富的历史书,涵盖领域从货币史到欧洲已被遗忘地区的历史,从罗马帝国与中华帝国的比较研究到对斯大林与“二战”进程的重新解读,不一而足。没人会期望读完所有书,但本书已经从各个领域的出版著作中获得大量养分。我已经压缩了尾注,只留下基本的参考信息。不然,冗长的“补充书目”对读者来说将是沉重的负担。我统计了一下,小册子和期刊除外,本书正文大约参考了2000册图书。

精彩书摘

在这一时期,捕猎者和煤矿工人一样重要,繁荣的毛皮贸易使莫斯科逐渐成为一个富庶的贸易中心。早在1486年,在莫斯科大公国工作的希腊外交官乔治·特拉汉尼奥特就记录下当地的情况:“整个冬天,这座城市聚集了许多来自德意志和波兰的商人。他们唯一要买的东西就是毛皮——黑貂皮、狐狸皮、白貂皮、松鼠皮,有时还有狼皮。尽管从出产这些毛皮的地方走到莫斯科需要花费好多天……但人们还是会将毛皮带到这里来出售,商人们也都会来这里收购毛皮。”15
位于莫斯科以北的诺夫哥罗德(“诺夫哥罗德”的意思是“新城市”)是由维京人创建的,这座城市是毛皮贸易的先驱,其影响力拓展到了东北方向的密林,并与属于汉萨同盟的德意志贸易城市建立了联系。通过这些城市,诺夫哥罗德又接触到荷兰人。1136年,诺夫哥罗德的市民罢免了大公。在此后的大约三个世纪中,这座城市成为一个共和国,其政府比俄罗斯任何一个地方政权都更像威尼斯、佛罗伦萨或日后荷兰的政府。从理论上讲,市民议会管理着诺夫哥罗德。但实际上,富商或波雅尔家族,以及一系列大主教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权力。当需要王公或军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召唤这些人。毛皮、蜂蜜、蜡和海象牙贸易使诺夫哥罗德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不断扩张的国家,它向乌拉尔山和白海扩展,向北到达波罗的海。诺夫哥罗德位于丝绸之路的一端,但它的位置比较偏北,因此躲过了蒙古人的入侵。尽管保持了独立,但诺夫哥罗德的军队仍然要对付生活在森林中的土著民族、入侵的瑞典人,以及日耳曼的十字军骑士。
诺夫哥罗德是著名的宗教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它却被不断崛起的莫斯科超越了。莫斯科有独裁者相互攻击的阴暗传统,这些独裁者都是从家族争斗中脱颖而出的。与罗马共和国的后期相似,诺夫哥罗德出现了一个富有的统治阶层,他们的挥霍无度惹恼了普通市民。一位早期历史学家描述了一位富翁的家居生活:“交谈用日耳曼语,其间还会点缀几个华丽的拉丁语辞藻,就像日后的俄罗斯贵族会讲法语一样。珍贵的勃艮第红酒从波希米亚产的玻璃瓶中倒入威尼斯产的酒杯,然后用酒把来自纽伦堡的姜饼送下肚子。”16
我们在前面说过,基辅罗斯的大公皈依了东正教,但随后被蒙古人击败,第一个斯拉夫文明破灭。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俄罗斯城市很多,莫斯科只是其中之一。在14世纪,莫斯科大公国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从1433年到1445年,为争夺莫斯科的权力,各方之间爆发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后,大公国的统治家族建立了一套单一而明确的“垂直继承”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权力的巩固。在大公们的领导下,莫斯科大公国已经做好了扩张的准备。然而,大公国既缺乏西欧国家那样丰产的农业(在莫斯科地区,作物的生长季节比较短,而且土壤也比较贫瘠),也没有显而易见的自然资源。因此,统治者将目光投向了北方和东方:北方有诺夫哥罗德控制的内河贸易网;东方有西伯利亚森林,森林里的动物可以提供取之不尽的毛皮。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扩张战争成为唯一的选择。尽管诺夫哥罗德曾向临近的立陶宛和波兰求援,但这两个国家并未施以援手,最终陷落。如果崛起的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和共和色彩的诺夫哥罗德,而不是专制的莫斯科,那么俄罗斯的政治史或许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或许会变得更有趣、更积极。
截至此时,俄罗斯的捕猎者已经猎杀了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附近大量的野生动物,西伯利亚对他们特别有吸引力。然而,为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提供深入东方机会的是来自诺夫哥罗德的富商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财富主要来自盐业。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他们也会为莫斯科大公提供资助。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似,俄罗斯中部地区并不产盐,因此需要从西欧进口。现在,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在身边的森林和湖泊中发现了盐。这使他们与穆斯林军阀之间产生了冲突。据说,他们姓氏的意思是“剥肉”。在早期的时候,一名家族成员被剁成了碎块,这种令人生厌的惩罚方式使他们获得了这个名字(因此,俄国有一道名叫“斯特罗加诺夫牛肉”的菜)。
很显然,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并未被吓住,鱼、蜡、兽皮和木材也成为他们家族商业的经营范围。阿尼卡·斯特罗加诺夫是这个家族最有影响力的族长,他向南进入莫斯科,既为沙皇提供毛皮和其他奢侈品,又为他定期提供资金,因此颇受沙皇赏识。伊凡三世和伊凡四世将大片地产授予他们喜欢的贵族,但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希望前往更远的地方。1558年,伊凡四世向私人企业主颁布特许状,允许他们在未经开发的广阔土地上统治20年。在这20年里,他们可以免税,可以不遵守法律,其他当权者也不得插手他们的统治。哈德逊湾公司能在加拿大做什么,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就能在俄罗斯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