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507,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美国货币和银行史:从殖民地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部分论述了美国货币体系从殖民初期到19世纪末期的演变;第二部分讨论的是“美联储的起源”;第三部分确认了从1914年成立到1928年,促使美联储从成立之日起就几乎不间断地扩大货币供给的金融利益和思想意识,还分析了摩根和洛克菲勒集团之间金融利益的一致性和冲突,如何影响了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第一任期美联储的政治倾向和行为,以及罗斯福政府第二任期的国际货币政策和国内银行金融政策;第四部分阐明了为什么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和美国政府如此急切地寻求在一个具有严重缺陷和通货膨胀幻象的古典金本位币制基础上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原因,并分析了导致金汇兑本位制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瓦解的“内在矛盾”;第五部分讨论了新政与国际货币体系,罗斯巴德对推动新政政策的根本转变并从中获益的经济利益集团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默里·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1926—1995) 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知名学者,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领头人。他的著作对现代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无政府资本主义理论有很大的贡献。
精彩书评
罗斯巴德的论述具有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特征,秉承了其老师约瑟夫·道夫曼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学术精神。在货币史研究领域,本书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巨著。
——约瑟夫•萨勒诺, 佩斯大学
目录
导.论 _ 1
第一部分.20世纪之前的美国货币和银行史 31 第二部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155 第三部分.从胡佛到罗斯福:美联储和金融精英们 _235 第四部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金汇兑本位制 _315 第五部分.新政和国际货币体系 _389 索引 _437
前言/序言
在本书中,默里·罗斯巴德首次使用奥地利学派货币理论解释框架,对美国从殖民地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货币和银行历史做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然而,在实证主义的“新经济史学”或
“历史计量学”的影响下,即使撇开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本书的历史叙事方式“看起来”或“感觉上”也不像过去25 年来那些标准经济史的写法。今天完全主导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计量研究法,其重点就是将高效的统计方法应用于定量经济数据的分析。罗斯巴德分析法与主流方法的显著区别在于,他坚持将经济数量和经济过程视为独特而复杂的历史事件。因此,他运用经济理论规律并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将每一事件都回溯到所涉及的具体参与者之不可量化的价值和目标。在罗斯巴德看来,经济规律可以用来解释这些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因为这些规律的有效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行为学来确定,行为学是一门以人类行为的普遍经验为基础,在逻辑上先于特定历史事件的经验的科学。1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理论是一门先验科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经济史学家将历史视为一个不断检验经济理论的实验室。历史上不同时期观测到的经济数量,是当
1.对行为学所做的有益的讨论,见Ludwig von Mises,Human Action:A Treatise onEconomics,Scholar’s Edition(Auburn,Ala.:Mises Institute,1998),pp. 1–71;Murray
N. Rothbard,The Logic of Action I: Method, Money, and the Austrian School(Cheltenham,U. K.:Edward Elgar,1997),pp. 28–77;and Hans-Hermann Hoppe,Economic Science and the Austrian Method(Auburn,Ala.:Mises Institute,1995)。
作可控且可重复实验产生的同质经验数据来处理的。因此,在统计
检验中,这些数据被用作对某类事件的起因所作统计假设检验的证
据,比如历史上经常发生的如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这一类事件等。
由于最符合证据的假设对所讨论事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因果解释,
因此被人们暂时接受,然后等待未来针对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
断出现的新证据再进行测试。
新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 诺斯(Douglass C. North )用下面这段话描述了新经济史学的方法:
如果没有形成最初的假设并根据现有证据对其进行检验,就不可能分析和解释经济史所讨论的问题。最初的假设来自过去两百年发展起来、并不断被实证研究所检验和完善的经济理论体系。统计数据为检验理论提供了精确的测量和实证证据。探究的限度取决于现有的适用的理论和证据……理想情况下,证据是精确定义和测量待测试问题的统计数据。2
诺斯等学者有意将实证主义方法扩展到经济史的努力,马上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正如诺斯所强调的,这种方法限制了经济史可以研究的种种问题。那些不容易用数量来表述的问题,或者没有统计数据的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或完全被忽视。因此,新经济史学家更倾向于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铁路对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净贡献是多少?或者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对物价水平和实际产出的稳定有什么影响?他们不太可能以有意义的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有:促使政府用大量土地进行铁路路权转让,或者通过《联邦储备法案》的动机是什么。
一般而言,这就是“何人得益?”(Cui bono )或者“谁受益?”的问题。在历史计量学文献中,政策和制度的变化很少受到关注,
2.Douglass C. North,Growth and Welfare in the American Past:A New Economic History (En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Hall,1966),pp. 1–2(重点是原有的)。
因为人们回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证据,与人类的动机一样,本质上
是主观的,缺乏可测度甚至可量化的维度。但这并非要否定新经济
史学家试图解释由于制度框架或政策体系的特定变化而导致的事后
总收入分配。他们的方法阻止他们去做的是迎合预先的目的和实现
这些目的的最有效方法的想法,这些目的鼓励具体的个人游说或发
起改变以影响新的收入分配。然而,回避这些问题最终会使量化数
据本身无法解释。其原因在于,铁路或美联储等有助于其形成的机
构,始终是特定个人或个人群体通过特定手段旨在实现特定目的的
有目的性行动的综合产物。因此,新经济史不是传统意义上试图“理解”经济制度和经济进程出现背后的人类动机的历史。
新经济史的第二个、也更深刻的缺陷是它的理论与历史的关
系。对诺斯来说,历史是“经验证据”的来源,也就是“理想情况
下的统计数据”来源,经济理论正是根据这些证据来予以检验的。
这就意味着,证明某一特定定理的有效性总是试探性的,是可以推
翻的,就像在以前的实证检验中对其数据的真实性所做的那样。然
而,这也意味着经济史必须不断进行修正,因为用来确定历史事件
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本身,总是可能被正在进行的历史进程中出现
的新证据证伪。换言之,新经济史学家所描述的“计量与理论之间
的密切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它诱使所有试图在解释历
史时援引实证主义规则的人陷入其中。3 因为如果用来解释过去事
件的理论总是会因未来事件而失效,那么在历史研究中,理论究竟
是解释项(explanans)还是待解释项(explanand)就不清楚了。
罗斯巴德的货币史研究法并不注重度量,而是注重动机。一旦行为者的目标和他们实现这些目标的适当手段的想法确定下来,就要使用经济理论和其他科学来追溯这些行为在产生复杂的历史事件
3.Robert William Fogel,“The New Economic History:Its Findings and Methods,”in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History,Robert William Fogel and Stanley L.Engerman,eds.(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1),p. 7.
4
和历史过程中的影响,而统计数据只是部分或不完整地反映了这些事件和过程。但这并不是说罗斯巴德忽略了历史上货币过程的数量方面。事实上,他的书中有大量的货币、价格和产出数据;但这些
11 数据总是根据那些促成其形成的人的动机来予以解释。对罗斯巴德来说,一个特定的价格数据,与作为历史事件的美西战争并无差别,其原因都必须追溯到支配人类计划和选择的主观目的。罗斯巴德断然拒用经济史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而采用的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最先提出的历史研究方法。在发展这一方法的过程中,米塞斯第一次正确地描述了理论与历史的关系。罗斯巴德是第一个将历史研究方法应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人,这也正是罗斯巴德这本书——还有他早前的《美国大萧条》4——的重大贡献。这里有几个理由值得我们总结一下这种方法。首先,米塞斯关于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的著作,至今仍然令人难以理解地完全被人所忽视,甚至那些在经济学研究中采用了米塞斯行为学方法的人也是如此。5 其次,熟悉米塞斯的历史研究方法,能够阐明罗斯巴德历史著作显著独特性的来源和特点。尤其是它有助于纠正一种常见但错误的印象,即罗斯巴德的历史著作,特别是关于美国货币体系的起源和发展的著作,所依据的不过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历史阴谋论”。再次,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阐明罗斯巴德对米塞斯方法的重要发展,以及他在阐述本书主题时这种方法发挥的巨大作用。最后,在米塞斯
12 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对实证主义者的主张的明确反驳,实证主义
4.Murray N. Rothbard,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5th ed.(Auburn,Ala.:Mises Institute,2000).
- 正如罗斯巴德所说,米塞斯在《理论与历史:对社会经济演化的一种解释》
(Theory and History )中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最详细的阐述,但这部著作却“影响甚微,即使是近年奥地利学派复兴中的年轻经济学家也很少引用该书内容。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米塞斯最被忽视的杰作”。Murray N. Rothbard,Preface to Ludwig von Mises’s Theory and History:An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Evolution,2nd ed.(Auburn,Ala.:Mises Institute,1985),p. xi.
者的主张是,不可能获得对诸如人类动机等主观现象的真正知识,因此,经济史研究必须专门处理可观察和可度量的现象。起初,米塞斯对历史方法的讨论基于这样一个认识:观念是历史的原始材料。用他的话说:
历史是人类行为的记录。人类行为是人类有意识地用更令人满意的条件来代替不那么令人满意的条件所做的有意识的努力。观念决定了什么条件被认为是更令人满意的,什么条件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以及采取什么手段来改变这些条件。因此,观念是历史研究的主题。6
但这并不是说一切历史都应该是思想史,而是说观念是包括经济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正如米塞斯所说:
真正的人类历史是观念史。正是观念使人区别于所有其他生物。观念产生了社会制度、政治变革、技术生产方法以及所有称为经济条件的东西。7
因此,对米塞斯来说,历史
确立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在明确的观念启发下,对价值做出明确的判断,选择了明确的目的,并采取了明确的手段来达到所选择的目的,历史还进一步涉及人们行动的结果和行动所带来的事态。8
观念——尤其是那些体现指导行动的目的和价值的观念——不仅是历史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联系点,而且,对待它们的不同态度,正是区分这两门学科研究方法的关键所在。经济学和历史学都涉及个人对目的的选择和对其背后价值的判断。一方面,作为行为学的一个分支,经济理论将这些价值判断和选择视为给定的
6.Ibid.,pp. 224–225.
7.Ibid.,p. 187.
8.Ludwig von Mises,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An Essay on Method,2nd ed.(Kansas City,Mo.:Sheed Andrews and McMeel,1978),p. 45.
数据,仅限于从中逻辑地推断出支配手段或“商品”的价值和定价的规律。因此,经济学并不探究个体在评价和选择特定目的时的动机。与实证主义方法相反,经济理论的真实性是在不涉及具体历史经验的情况下被证实的,是从普遍经验中推出的结论,即人类采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达到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目的,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9
另一方面,历史学的主题“是行动以及引导行动走向明确目的的价值判断”10 。这就意味着,与经济学不同,对历史学而言,行动和价值判断并非终极“既定存在”(ultimate“givens”),用米塞斯的话来说“是一种特定反思模式的起点,是具体理解人类行为历史科学的起点”。历史学家运用“具体理解”的方法:“当面对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行为时……可能会试图理解它们是如何在行为人的头脑中产生的。”11
经济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区别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经济学家从经济学家的角度通过确定美联储在启动和维持货币供给方面的行动,“解释”了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并最终导致1973 年至1975 年通胀衰退的越战时期的通货膨胀。12 然而,包括经济史学家在内的历史学家,必须识别促使美联储理事会(或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各成员采取这一行动方针的所有因素,并为这些因素赋
9.确实,在推导适用于描述我们这个世界人类行为的特定条件的定理时,在演绎推理链中插入了一些具有较小普遍性的其他事实。这些事实包括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人类劳动的差异性,以及被视为是一种消费品的休闲。见Mises,Human Action;Rothbard,The Logic of Action I;and Hoppe,Economic Science and the Austrian Method 。
10.Mises,Theory and History,p. 298.
11.Ibid.,p. 310.
12.有些经济学家将此轮通货膨胀的起止日期定为1965 年到1979 年,不过对于本文的目的而言,日期准确与否无关紧要。例见Thomas Mayer,Monetary Policy and the Great Inf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ailure of Macroeconomic Policy(Northampton,Mass:Edward Elgar,1999)。
予不同的权重。这些因素包括:意识形态,党派政治,现政府施加的压力,对经济理论的把握,包括商业银行家和债券交易商在内的美联储支持者表达及感知的意愿,美联储主席在治理结构中的非正式权力和影响力,等等。
简而言之,经济史学家必须提供与解释历史事件相关的行动背后的动机。对于这个任务,他唯一合适的工具就是理解(understanding)。因此,正如米塞斯所说:
理解是指对现象的心理把握,凡是不能由逻辑学、数学、行为学和自然科学充分解释,且所有这些科学都不能把它们弄清楚的现象,都属于“理解”的范围。13
要对包括经济事件在内的任何历史事件做出全面的解释,需要运用具体理解的方法,并不是要削弱纯经济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诚如米塞斯所指出的,经济学
在其领域内,对所记录的过去事件做出了完美解释,并对未来某一特定行为的预期效果做出了完美预期。但无论是这种解释还是这种预期,都无法说清楚实际个体的价值判断的实际内容和性质。两者都假设了个体价值判断和行动,但他们的理论是独立的,并且不受这种价值判断和行动的特殊性的影响。14
因此对米塞斯来说,如果历史学家要对某一特定事件做出完整的解释,他不仅要对行为动机有“具体理解”,还要对经济学的定理以及其他“先验的”或非实验的科学,如逻辑学和数学的定理有
“具体理解”。他还必须利用包括技术和治疗学等应用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产生的知识。15 为了正确识别某一特定行为与某一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追踪其具体后果,并从行为人的目标角度评价其成功与否,他还需要熟悉所有这些学科的学说。
- Mises,Human Action,p. 50.
- Mises,Theory and History,p. 309.
- Ibid.,p. 301.
编辑推荐
本书共五个部分,都是分开撰写的,但其呈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叙述,几乎没有重复地以一气呵成之势贯穿了三百年的美国货币历史。默里·罗斯巴德首次使用奥地利学派货币理论解释框架,对美国从殖民地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货币和银行业历史做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罗斯巴德在本书中采用经济史分析法阐述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起源的过程,揭示了从殖民地时代到新政时代美国货币史上各种事件和制度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和后果。罗斯巴德独特分析法的一大好处是,它自然而然的以一种令人信服的叙事方式阐述了美国货币体系的发展,这种叙事方式将人类动机和计划联系了起来,而这些动机隐藏颇深,计划也迂回曲折,结果有时也颇具悲剧性。阅读这篇精彩的往事,人们完全不用钻研大量的统计分析就能了解到更多的货币史知识。
罗斯巴德通过细致的历史考察向我们揭示,健全货币和稳健的银行体系为什么是美国繁荣和自由的根源,宽松的信贷、纸币和通货膨胀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及经济动荡。在按时间顺序叙述金本位制是如何受到攻击和破坏的过程中,罗斯巴德没有采用传统的只是收集货币供给数据的做法,而是通过金本位制的崩溃过程来确定从中获益的特殊利益集团,罗斯巴德的论述具有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特征,秉承了其老师约瑟夫·道夫曼和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学术精神。因此,在货币史研究领域,本书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