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彼得·伯格-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291,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内容简介

社会学是一场游戏:既有轻松的一面,可供消遣;又是思想挑战,要求游戏者有一定的素养。在《与社会学同游》书中,彼得•伯格以如椽之笔和酣畅的文字带领我们神游社会学的庄严殿堂。在这趟旅途中,我们将紧随作者去审视人与社会的关系,去体会社会学的多重视角,关照社会学的多重性质。几个突出的主题是:“人在社会”“社会在人”和“社会如戏”。这部杰出学者的经典著作宛若浓缩而精美的靓汤,带给我们丰富的人文主义营养。

作者简介

作者:彼得·伯格,奥地利裔美国知名社会学家,路德教派神学家。主攻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神学,其著作论及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问题。

译者: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翻译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三十余年,著作和译作近六十种,逾1500万字。

精彩书评

在现代社会学的180年历史中,大多数人将社会学视为一门欲与自然科学比肩而产生的实证科学。但从齐美尔和韦伯起,有关社会学的人文主义思潮同样源远流长。作为现象学社会学创始人舒茨的学生,彼得•伯格有理由,也有信心通过对社会现实建构过程中主观意义的揭示,告诉我们与实证社会学所依赖的经验、数据、事实或有效性迥然不同的人文主义的社会学性质。这种人文主义性质既体现在我们如何看(see)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也体现在这一学科所蕴含的道德诉求之中。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部堪称经典的社会学入门书。作者一反教科书面面俱到的写法,择要描绘了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充满人文关怀和反思性,深入浅出而不乏洞见,使初学者在轻松阅读中看到社会学事业的宏观图景。

——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描绘的社会学是一种能够把个人情趣与追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专业智慧与常人关怀结合成一体的学科。社会学其实比一般人心中的形象更加精彩。作者所描述的社会学是那种能够发现人类行为的无比丰富性、能够在个中人不以为奇的现象中展现专业洞见的学问——这种学问会多一些人文情愫,少一些枯燥沉闷。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目录

译者前言 / 001

作者前言 / 017

第一章 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 / 001

第二章 作为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 029

第三章 “补记”:选择与生平叙事

(亦名:如何获得预制的过去) / 061

第四章 社会学视角——人在社会 / 077

第五章 社会学视角——社会在人 / 0105

第六章 社会学视角——社会如戏 / 139

第七章 “补记”:社会学的马基雅弗利主义与伦理学

(亦名:如何做到谨慎又伪装下去) / 175

第八章 作为人文学科的社会学 / 171

文献述要 / 206

索 引 / 218

译者后记 / 238

译者介绍 / 240

试读

我们关心的指令是敦促他结婚(结婚!结婚!结婚!)的指令。这是因为对年轻人而言,结婚的指令与别的指令不同,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向他灌输的,家庭口传故事、道德教育、宗教信仰、大众媒介和广告是数不清的压力,强化了他接受的指令。换句话说,婚姻并非本能,而是制度。然而,婚姻疏导行为使之进入预定轨道的方式和本能主导的方式是非常类似的。

实际上,如果我们这个年轻人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人夺走,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异域的海滨,他长大成人后就不会是那样一个血气方刚、在月光下略带伤感的美国式男孩,他就有可能是阿拉伯半岛上精力旺盛、三妻四妾的男人,也可能是甘愿与其他男子分享一个妻子的男人。换句话说,当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别无选择的必然时,他就是在自欺欺人(更加准确地说,他被社会欺骗了)。这就是说,一切制度结构都必然依赖欺骗,社会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带有一点自欺的成分。这个闪光的洞见乍一看令人十分压抑,但正如我们所见,它实际上使我们管窥到另一个观点:社会的决定力量并不像我们所料的那样强大。

倘若你不能改变或pohuai社会,你可以在内心深处采取退让的姿态。超然的态度是抵抗社会控制的办法,这样的处事态度至迟始于老子,斯多葛派(Stoics)把它发展成为一个抵抗的学说。他们退出社会舞台,隐居到自己的宗教、思想和艺术领域里,进入自我流放的境界,但他们依然承载着起初在社会里获得的语言、身份和知识储备。尽管通常要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但是为自己构建一座精神的城堡还是可能的,出世者几乎可以把社会的日常期待忘得一干二净。在修筑城堡的过程中,这座城堡的精神气质与其说是由周围社会体系的意识形态决定的,不如说是由堡主自己决定的。如果有同道与你共筑城堡,你确确实实可以构建一个“反社会”(counter-society)的城堡,它与那个“合法”社会的外交关系可能会减少到最低限度。顺便指出,到了那样的境界,超然出世的态度产生的心理压力就会降到最低限度了。

编辑推荐

《与社会学同游》作者提醒我们,学习社会学一定不要丢掉人文关怀。本书生动地阐释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带领读者在社会学的世界里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