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232,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大明兴衰三百年》
内容简介
明太祖为什么建都南京?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是如何形成的?
明代为什么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是亡于“厂卫”“党争”,还是“外族”“流寇”?
明朝是绝对皇权的时代,废丞相制,兴文字狱,建锦衣卫,设东西厂,中央集权发展到D峰;然而,明朝又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阶段,出现了被后世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繁荣现象。这个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独特存在?
翻开本书,让我们跟随历史大家吴晗一窥大明王朝的真实面貌,了解其因何而兴,因何而亡。
作者简介
吴晗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早年考入中国公学,成为胡适门生,于史学初露锋芒,深受赏识;后入清华专攻明史,在大学期间写下四十多篇论述,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大学毕业后,留校讲授明史。
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等。
精彩书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现在要找能够与那个时代的明史学者如吴晗、郑天挺、孟森并驾齐驱的人很难。——复旦大学教授 樊树志
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只能做死学问,费孝通无疑是他这一代知识分子中Z具智慧、悟性与分析力的社会科学家,吴晗是一位重视打通古今的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郑也夫
我当时读吴晗的《读史札记》,书里第一篇就写考证《清明上河图》和《金瓶梅》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写得就像推理小说一样好看。——马伯庸
目录
第一章 反抗与镇压:农民起义与王朝更替
明太祖的建国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东林党之争
建州女真问题
论晚明“流寇”
第二章 资本主义萌芽:近代化曙光的出现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明代之农民
第三章 科举:特权道路上的禁忌与诱惑
明初的学校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第四章 从布袍到绸绢: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奢靡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
第五章 错失的机遇:海洋经营政策的变化
“北虏”、南倭问题
16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南洋之开拓
郑和下西洋
第六章 隐忧暗藏:卫所制度的建立与崩溃
明代的军兵
从士兵到统帅
明代的火器
第七章 臧否人物: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海瑞的故事
戚继光练兵
关于魏忠贤
爱国学者顾炎武
出版说明
精彩书摘
历史上所有的农民革命没有例外地在它取得政权之后,必然变质,他们从反对地主阶级开始,结果是自己又变成了地主阶级,新的地主阶级代替旧的地主阶级。这就是历史上农民革命不断起来的根本原因。——《明太祖的建国》
汉朝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都曾不同程度地实行过重农抑商的政策。当时社会上一般是看不起商人的,当然也有个别地区有个别例外的情况。但是到 16 世纪以后,这种看法就改变了,不只武官,就连皇帝、贵族、官僚都抢着做买卖,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透过西门庆的个人生活,由一个破落户而土豪、乡绅而官僚的逐步发展,通过西门庆的社会联系,告诉了我们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面貌,和这个阶级的必然没落。在《金瓶梅》书中没有说到那时代的农民生活,但在它的描写市民生活时,却已充分地告诉我们那时农村经济的衰颓和崩溃的必然前景。——《<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明朝政府封闭了市舶司,断绝了对外通商关系时,就发生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很多穷苦人失去了生活来源;另一方面,沿海大地主失去了发财机会。他们要求恢复通商。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地主集团便采取反抗手段。你禁止通商,他就秘密通商。他们自己组织船队出去,其中有一些照样发了财,有一些就遭到倭寇的抢劫;而另外一些则采取和倭寇合作的办法,他们也变成了倭寇。他们组织船队出去,能够做买卖就做买卖,不能做买卖就抢。因此,倭寇主要是日本海盗,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中国人。——《北虏、“南倭”问题》
南洋之开拓及开化完全属于中国人之努力,假如政府能继续经营,等不到欧洲人的东来,南洋诸国已成为中国之领地,合为一大帝国,或许世界史要从此变一样子。可是政府放弃了这责任,并且不愿继承前人的伟绩,退缨自守,听其自然。——《16 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南洋之开拓》
编辑推荐
史学名家吴晗通俗讲史系列,一本书读懂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博弈法则,重现明代政治的运作机制与社会生活细节。
在暗潮汹涌的官场较量中进退自如,于争名逐利的权利斗争里稳操胜券。
“建都南京”“锦衣卫”“东西厂”“资本主义萌芽”“戚继光抗倭”“明末党争”“女真崛起”……重现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和人物等各方面的全景图画与生动细节,了解其因何而兴,因何而亡。
全书36万字,400余页,700余条注释,超大容量,超值内容,看清大明王朝的真实面貌。
精装双封设计,选用细腻柔软的内文纸,赋予阅读精美舒适的体验,亦是典藏佳品。
北大教授郑也夫、复旦教授樊树志、《显微镜下的大明》作者马伯庸推崇备至的史学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