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2093,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战国歧途》
内容简介
《战国歧途》讲述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曲折故事。
《战国歧途》作者以《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籍为底本,结合新近考古资料,多方比勘,考察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事件,力求再现大变局时代的历史图景。
作者简介
刘勃,七零后。在《读库》《中堂闲话》等书刊上发表过历史文化类随笔若干,出版《战国歧途》《失败者的春秋》等书,与人合作过电视剧剧本。现任教于南京三江学院。
目录
第一章 从三家分晋开始
第二章 士人、官僚、外国人
附 对春秋战国时代爱国情况的简单统计
第三章 魏惠王的野望
第四章 商鞅黑洞
第五章 战国无八雄
第六章 连横与楚国噩梦
附 南楚之南
第七章 赵国的两张面孔
第八章 齐国往事不如烟
第九章 燕过无痕
第十章 长平之辨
第十一章 天下一统
战国大事年表
后记
精彩书摘
《战国歧途》:
《国语·鲁语》: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韦昭注:庶士,下士也;下至庶人也。)
《孟子·万章》: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像“庶士”“士庶子”之类,都是把士和庶人相提并论了。
所以说,战国社会阶级间的壁垒打破,士作为大夫和庶人之间的一个阶层,成了上下对流交汇的所在。士的人数激增,而可以想象,各国政府里能提供的公职就那么多,于是就好像扩招后的大学生一样,他们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只能自谋出路。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原来封顶的死限也被取消了。在新的时代里,不再是你累死累活干到老,也不过是个中级职称。一个出身寒微的士,你可能饥寒交迫,可能身败名裂,但一时风云际会,你也完全可能封侯拜相,取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
对这样一些士来说,他完全可能大声赞美讴歌新时代:打破了铁饭碗,捧上了金饭碗。
出身不是问题,努力就有机会。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里,士阶层的人,确乎显示出超常的朝气和活力。这种蓬勃进取的气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再也不曾有过。
战国初期的历史上,吴起肯定算特别重要的人物。我们先照着《史记·吴起列传》讲一遍。
吴起是卫国人,小时候家境相当不错,据说“家累万金”。但吴起是一官迷,千方百计想当官,大概是走门路、造舆论诸如此类的事干得太肯下本钱,结果把家产都败光了。同乡很多人笑话他,吴起脸上挂不住,一气杀了他们三十多人,然后离家出走。出了卫国的东郭城门,吴起跟自己老妈诀别,发誓说:我要是不能在外国混出头,就不回来了!
从卫国往东走,不远就到了鲁国,于是吴起拜到曾子门下念书——从年代上讲,这个曾子,应该不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而是曾参的儿子。
结果因为学习太用功,吴起被开除了。
吴起老妈去世,吴起不肯回去奔丧:我书还没念完啊,何况我当初已经说了,“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这下把老师给得罪了。曾参这人,几乎就是孝子的代名词。所谓“父母在,不远游”,在曾参这里的表现就是,有一个晚上没能回家,他就内心不安,睡不着觉。老爸气头上,一棍子把他给打昏过去,他醒过来之后,首先想的,是老爷子气头上打我一下,真把我打伤了他也着急的。于是他赶紧爬起来,开始唱歌,表示自己没事……一看自己的学生居然这个德性,曾子火了,于是取消吴起的学籍,师生绝交。
吴起就只好在鲁国晃着,但没过多久,他出头的机会来了。齐国攻打鲁国,鲁国人知道,吴起是一将才,想用他,可是也有顾虑,就是他的老婆是齐国人,担心吴起因此跟齐国里应外合。吴起听到这个风声,回家立刻就把老婆给杀了。
于是,吴起带领鲁军,把齐国杀得大败。
鲁国是礼仪之邦,危急关头,可以暂时忽略这个问题,但是一旦危机过去,那个调子就又高起来了。吴起过去那点儿衰事,鲁国人统统记起来了,就跑到国君跟前,说吴起的坏话。这下吴起在鲁国待不下去了,一想,鲁国这么一个保守的小国,本来也不是一个做事业的地方,就到了魏国。
当时魏国国君是魏文侯。魏文侯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治国的思路是,一方面,用儒家思想抓意识形态;一方面,用各种政治军事人才解决具体问题。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在古代中国,这种治国思路,不是最有效率的,但却基本可说是最有成效的。西汉的汉宣帝有一句名言,叫“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王道是仁义道德,霸道是苛刑峻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理是汉宣帝总结的,但搞这种实践,中国历史上,魏文侯是第一位。在这种治国思路下,吴起非常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一,带兵打仗,你肯定得用我,当今天下,这方面你找不出比我更牛的人了;第二,吴起毕竟也在曾子门下待过,尽管被开除,但是他对儒家思想也不是一点儿好感没有。魏文侯礼敬的那些儒生,像子夏,那是吴起的师叔祖;段干木,子夏的学生,论起来吴起也得喊师叔……反正诸如此类,沟通也还是比较容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