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基思·罗威-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1740,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

内容简介

《恐惧与自由》是继《野蛮大陆》之后,基思·罗威的又一力作。作品深刻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重大变化,它既是毁灭性的,又是建设性的。作者对各大洲、各个阶层饱受战争之苦的幸存者进行了深入探访,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战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进行创新性解读——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他对历史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清醒认识,无疑是我们思考今日世界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引导我们对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作者简介

基思·罗威(Keith Lowe),全职作家和历史学家,被公认为二战史权威。其作品《火焰地狱:1943年汉堡灭顶之灾》《野蛮大陆》被翻译成20种语言,后者曾荣获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奖(Hessell-Tiltman Prize for History,2013)和意大利凯拉斯科历史奖(Cherasco History Prize,2015)。他是全世界许多杂志和报纸的撰稿人,经常在英国和美国的电视广播上发表意见。他与家人目前生活在北伦敦。

译者简介

朱邦芊,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和多伦多大学,曾主持国级翻译数据库建设与数据管理。已出版多部中英文译著,中文译著有《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移动风暴》《最后的十字军东征》等,英文译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A Social History of Medieval China)已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精彩书评

一部可以打破神话的杰作。

——《苏格兰人报》

《恐惧与自由》一书文笔优美、洞察深刻,证明了罗威是我们最好的历史学家之一。

——安东尼·比弗,《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

精彩……《恐惧与自由》完全可以说是过去十年里出现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好、有用的书之一,它应该收藏于每个人的书架。

——保罗·肯尼迪,《华尔街日报》

目录

插图列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神话与传说

1世界末日

2英雄

3魔鬼

4殉难者

5世界伊始

第二部分 乌托邦

6科学

7规划的乌托邦

8平等与多样性

9自由与归属

第三部分 天下一家

10世界经济

11世界政府

12国际法律

第四部分 两个超级大国

13美国

14苏联

15世界的两极分化

第五部分 两百个国家

16一个亚洲国家的诞生

17一个非洲国家的诞生

18拉丁美洲的民主

19以色列:原型之国

20欧洲的民族主义

第六部分 一万块碎片

21精神创伤

22损失

23无家可归者

24种族的全球化

尾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插图来源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神话与传说(节选)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个名叫小仓丰文(Ogura Toyofumi)的日本讲师在赶往广岛市的途中,目睹了一个改变历史的景象。他看到大约四公里外的市区上空光芒刺眼:其色青白,就像摄影师的镁闪光灯,但其规模之巨,仿佛长空都被撕裂开来。他在震惊之下伏地观察。闪光过后便是一大股赤焰浓烟,“像火山的岩浆喷到半空中一样”,直冲云霄。

那情景既美丽又恐怖。“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穷尽所有的描述都无法形容这个巨大的烟云柱,它滚沸着蒸腾向上。烟柱大得把大半个蓝天都遮住了。然后,烟柱顶上开始四溢,像是一朵巨大的雷雨云分崩离析,继而渗漏蔓延到四周……形状一直在变,颜色也千变万化。小规模的爆炸零零落落。”

这样的场景他平生未见,所以一时间恍惚觉得自己身临某种神迹,比如《旧约》中摩西看到的火柱,或是佛教须弥山宇宙的显灵。但那些宗教信仰和神话意象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他意识到没有一个堪与眼前的恐怖景象相提并论。“古人的淳朴观念及虚构出来的种种幻想,根本无法描述这种云与光堆叠在苍穹中的可怕盛会。”

过了一会儿,小仓被原子弹的冲击波袭中,他死死地趴在地面上才逃过这一劫。他听到周围有“可怕的撕裂、撞击和破碎声,房屋建筑都已四分五裂”。他还觉得自己听到了尖叫声,不过事后他无法确定那是真的还是只是他想象出来的。不过几分钟后,到小仓终于能够再次站起身来时,周遭的世界已经彻底变形。曾经繁荣的城市——日本的第七大城市——如今突然遍地瓦砾,断墙残垣,变成一片黢黑的废墟。震惊之下,他爬上附近一座小山去查看破坏的情况,随后直奔市中心去做近距离的观察。

他看到的一切让他大惊失色:“广岛不复存在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周围的一切只是浓烟滚滚的一片瓦砾废墟的汪洋,几座混凝土建筑物零星散布,像一块块苍白的墓碑,大都在浓烟中半遮半掩。目力所及之处一概如此……远景近物毫无分别……无论我走多远,沿着路的两头延伸出去的废墟汪洋都还在着火冒烟……我预料到会看到满目疮痍,但看到这个地区被完全抹平,还是目瞪口呆。”

小仓对广岛的描述成为日本的第一批相关出版物之一。这本书是以给妻子的一批信件的形式写成的,他的妻子死于核爆,他写作此书也是试图理解自己的家乡何以转瞬就从阳世变成阴间。城里满是地狱般的场景,怪异变形的尸体,幸存者的伤势很可怕,堪堪能看出是个人形而已。书中经常会提到“火狱”、“佛教版的地狱”,以及“索多玛与蛾摩拉”。最后几页甚至还提到广岛在战后一个月遭遇的台风袭击,让作者想起“诺亚时代的大洪水”。这意味着小仓经历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毁灭,还是类似于末日审判本身,此书的书名《世界末日的来信》(Letters from the End of the World),便昭示了这一点。

这种末日想象在广岛幸存者中相当普遍。小说家大田洋子(Ota Yoko)就这次轰炸写过一本书,它也是最早的此类书籍之一。看到一切在刹那间蒸发殆尽,她找不到任何其他合理的解释:“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周围的一切在一瞬间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觉得这或许与战争无关,据说在世界末日,地面会崩塌,我小时候读过的。”

小仓丰文一家。这是全家人最后的合影:原子弹摧毁广岛两周后,小仓的太太死于核辐射病。和小仓一样,她也试图寻找超自然的原因,想知道是否整场战争都是一个意在毁灭世界的巨大幽灵带来的某种“宇宙现象”。成千上万的其他幸存者至少也一度认为,他们目睹的就是世界末日。深入研究广岛目击者实录的每一个研究者都会一再看到相同的说法:“地狱景象”,“活地狱”,“人间地狱”,“阴间”,“感觉就像太阳从天上掉了下来”,“我感受到一种可怕的孤独感,觉得世上其他的人都死了”。一些幸存者至今仍然无法把那天看到的情景与轰炸之前,或是那之后世界的样子进行认知调和:就好像他们曾在一个与我们自己的世界毫无关系的平行世界中目睹了那一切。一位幸存者在40年后写道:“回想那一天,我觉得那不是人间,我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地狱。”

在全球各地见证了二战期间其他无数事件的目击者中,上述想法与他们的经历产生了共鸣。广岛的经历虽然恐怖,也只不过是一场世界性冲突中的一桩单独事件而已,而那场冲突已经持续了数年。正如梵蒂冈的报纸《罗马观察报》(Osservatore Romano)在广岛事件的次日指明的,原子弹有一种令人恐惧的熟悉感:这场看似永无休止的、充满了“末日般意外”的战争,总算进入最后的情节。就连一些原子弹爆炸的经历者也被迫承认,那不过是“一场已经结束的战争丑陋的延迟回响”。大田洋子在回忆录里承认,她的经历只是庞大得多也恐怖得多的事件的表征而已:在那条没完没了“令人窒息的末日恐怖”链中,这不过是区区一场灾难。

前言/序言

《恐惧与自由》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基思·罗威继《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之后的又一部关于二战及战后时期的重要著作。该书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作者对来自各大洲的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个人进行了深入访谈,把那些看似孤立的个人故事整合起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广泛持久的影响力进行了创新尝试——广至家国天下的宏大篇章,深至世道人心的幽微复杂。它为我们研究和阅读历史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然而,由于作者与我们的政治制度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他对部分历史事件的看法与中国学者有着显著不同。我翻译此书,亦并不代表我完全赞同本书作者的所有观点和结论,而是希望通过翻译和出版本书,让中国读者可以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看法、思路,以及国外历史研究的新尝试、新趋势。我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带着批判思维加以理解。

编辑推荐

“你必须明白,世界正在死亡,古老的价值观念,古老的偏见,以及权力与威望那古老的基础正在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惨烈的事件之一。1945年之后逐渐出现的新秩序,出于偶然和出于设计的成分一样多。即便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战前政治家,也未能预见到这场战争及其后果将改变世界的方式。

不过,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项全面的研究着眼于所有这些由二战带来的大大小小的意外变化。《恐惧与自由》是一部关于战争结束之后世界如何立即发生变化的多层次的历史著作。它描述混合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的战后动荡岁月,目的在于留下一段关于那个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历史时期的权威历史。它不仅将讲述关于宏大事件的故事,而且也将讲述普通人如何应对,他们如何梦想和工作以为他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以及他们这代人如何使历史上大的灾难之一成为迈向变革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