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1561,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彻底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
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政治暴力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野蛮大陆》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作者简介
基思·罗威(Keith Lowe),全职作家和历史学家,曾做过十余年的历史类图书出版商。他被公认为二战史专业,经常在英国和美国的电视广播上发表意见。饱受赞誉的历史著作《火焰地域:1943年汉堡灭顶之灾》(Inferno: The Devastation of Hamburg, 1943)即出自他之手。
目录
插图目录
地图目录
序言
地名说明
第一部 战争遗产
第一章 破败
第二章 离丧
第三章 流徙
第四章 饥荒
第五章 堕落
第六章 希望
第七章 乱象
第二部 复仇
第八章 嗜血
第九章 解放营地
第十章 有限复仇:奴工
第十一章 德国战俘
第十二章 无限复仇:东欧
第十三章 内部敌人
第十四章 报复妇孺
第十五章 复仇动机
第三部 种族清洗
第十六章 战时选择
第十七章 犹太难民
第十八章 乌克兰与波兰之种族清洗
第十九章 驱逐德裔
第二十章 欧洲缩影:南斯拉夫
第二十一章 西欧宽容,东欧不宽容
第四部 内战
第二十二章 混战
第二十三章 法国与意大利之政治暴力
第二十四章 希腊内战
第二十五章 反客为主:罗马尼亚
第二十六章 驯服东欧
第二十七章 “丛林兄弟”之反抗
第二十八章 冷战镜像
结语
致谢
文献
注释
索引
精彩书摘
《甲骨文丛书·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在南斯拉夫,情况还要更糟糕:大约8万名俘虏被处决、被饿死,或者因为缺医少药和强迫行军而死,大约每5名俘虏就会死掉2名。只要看看表1(见本书第140页),就能明白,为何德军士兵如此害怕落人苏联红军或者红军游击队手中。在东线被抓获的俘虏与在西线被抓获的俘虏,前者比后者死亡率高出90倍。
东线战俘死亡率如此之高,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资源更为短缺。战争期间,苏联及其盟友严重依赖西方国家供应的食物和物资,可想而知,他们会把这些紧缺资源用于自己的同胞,尤其是自己的军队,最后才会把剩余的少量物资用于喂养俘虏。若论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东线也比西线严重得多,而且在东线,行进距离也要遥远得多。数以万计的轴心国俘虏就死在穿越辽阔的苏联和东欧土地的路上。只要人们想想俄国的冬季多么严寒,就能理解为什么在苏联营地里死于露天的俘虏会比西线营地多得多。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如此众多的德军俘虏死于苏联关押期间,主要原因是看管他们的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对德国以及德国人的绝对仇恨,已经成为战时苏联社会的一大特色。早在1945年春天,苏军士兵就已接受最为尖锐的仇恨宣传,这种宣传极尽所能妖魔化德国以及德国人。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刊发了阿列克谢·苏尔科夫(AlexeiSurkov)的诗歌,标题为《我恨》,最后一行写着“我想勒死每个德国人”。《真理报》印发了康斯坦丁·西蒙诺夫(KonstantinSimonov)的诗歌,标题为《杀死他!》。
……
编辑推荐
虽然1945年官方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但是混乱的局面在此后一直持续了10年。对德国战俘、亲德分子、德国人后裔以及犹太人的各种暴力和非暴力的报复在战后持续扩大。《甲骨文丛书:野蛮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记录的就是这段疯狂的历史,是战后欧洲史的经典作品。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甲骨文丛书:野蛮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2013年海瑟尔·提尔曼历史学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