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民国:晚清+共和+重生》江城-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823,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历史深处的民国:晚清+共和+重生》

内容简介

《历史深处的民国》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年间的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

《历史深处的民国》全书共三册,分别为《历史深处的民国 壹 晚清》《历史深处的民国 贰 共和》《历史深处的民国 叁 重生》。

第一部《晚清》,全景勾勒了从1840到1911前后近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描述了清王朝内部改革力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清朝统治者慈禧、光绪,在野力量革命派、立宪派三方,围绕该挽救清朝还是推倒清朝重来而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重点突出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晚清革命,晚清立宪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以轻松的笔调、严谨的态度认真探究了为何封建帝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以及共和的曙光在中国显现的原因。

第二部《共和》,着重描述了1911到1925年前后,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走向何方而先合作后斗争的故事。

重点关注了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推动清王朝倒掉的北洋势力从内斗走向灭亡以及革命派为理想中的共和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不同群体在那个时代的不同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第三部《重生》,以国共合作北伐为开端,描述了近代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统一再度分裂,最终走向统一的错综复杂的历史。

重点突出了1931 到1945 年十四年间英勇抗战、抵御外辱的历史风云人物,以激越悲壮的语调讲述了以黄埔军人、地方热血军阀为主体的铁血军人们的英雄豪情,以幽默深沉的笔法还原了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张学良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再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奋起自救的精彩往事。

作者简介

江城。工科硕士,资深软件工程师,历史爱好者。

自幼便喜历史,尤对民国史特别感兴趣。多年来研读国内外民国史名家著作无数,对民国史颇有独到见解和解析。

曾赴美国硅谷工作多年,在此期间,开始在业余时间写作《历史深处的民国》。作品在完成第一部之后,便在美国同事之间传阅,得到了大部分美籍华人的高度赞赏。尤其是美国知名软件公司TechExcel的CEO周铁人博士,对这个作品十分喜爱,积极劝说笔者争取出版。

回国后,作者不断对作品内容进行打磨,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三本作品。

作者曾在天涯论坛以《历史最跩是民国》 [7] 为名对文章进行连载,引起极大反响,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民国热潮。

作品目录

【第一部 晚清】
第一章 不为鸦片的鸦片战争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不太平
第三章 非主流少年袁世凯
第四章 谣言逼出来的洋务高潮
第五章 世纪口水仗
第六章 袁世凯的第一桶金
第七章 为了超级生日Party而输掉的“甲午之战”
第八章 孙中山,康谎谎,袁大兵
第九章 晚清冤案之戊戌政变
第十章 老佛爷要单挑全世界
第十一章 拿什么拯救你,晚清
第十二章 东方慢车谋杀案
第十三章 孙中山“劫赌款”
第十四章 袁世凯吹起立宪大泡泡
第十五章 光绪被毒害,袁世凯被有病
第十六章 民国神雕侠侣传说
第十七章 掘墓人与送葬者
【第二部 共和】 [5]
走向共和
第一章 十月围城,谁放的第一枪
第二章 水陆两栖的“带头大哥”黎元洪
第三章 是谁在革清朝的命
第四章 最大公约数
第五章 战争与和平
第六章 欢呼吧,为了民国
第七章 孙中山与袁世凯大斗法
第八章 最美丽的时光
第九章 一个耳光换来国民党,国会大选不如村长海选
第十章 民国第一疑案
第十一章 “二次革命”那点事
第十二章 将独裁进行到底
第十三章 “诈尸”前的宁静
第十四章 必须做皇帝
北洋称雄
第一章 孙中山召开战败总结大会
第二章 武林大会
第三章 皖系当国
第四章 大家一起来护法
第五章 五四狂飙
第六章 直皖大战烽烟起
第七章 广东风云
第八章 乱战中国
第九章 孙文寻枪,国民党起
第十章 黄埔!黄埔
第十一章 创纪录的惨烈——直奉大决战
第十二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第三部 重生】 [6]
蒋记王朝
第一章 风起两广
第二章 刺杀廖仲恺
第三章 大势
第四章 神秘的中山舰
第五章 北伐定中原
第六章 国民党分家
第七章 决裂
第八章 逝去的北洋时代
第九章 中原大战,蒋记王朝
第十章 中统
第十一章  “九·一八”,家仇国恨的背后
第十二章  “一·二八”,碧血长流驱倭寇
第十三章 郁闷之王蒋介石
杀出个黎明
第一章 张学良雪中送炭
第二章 “张无忌”与“杨不悔”
第三章  决死战,日军利用一泡屎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第四章 持久战,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第五章 中国伤得起,日本输不起
第六章 坚持就会胜利
第七章 汪精卫终究没能成神鸟
第八章 军统,特高课,76号
第九章 铁血远征军,杀出个黎明
第十章 我们赢了
第十一章 金陵梦碎

读者鉴赏

改朝换代,道法自然。这个过程,像极了种子萌芽、生长、茂盛、枯萎、腐败、重归泥土的过程。而晚清,腐烂的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彻底,内忧外患,千疮百孔。读《历史深处的民国》,最让人振奋的是,读到的不是晚清的黑暗和绝望,而是一种希望,一种中华民族从来就没有丧失过的斗志,一种不甘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反抗精神。
用轻松的行文,将我们这个民族苦难的一百年做了全景客观的展现。
把复杂的事简单的说出来,才是好的历史。
语言幽默,但是内容不失严谨。当你发现书里的事件错综复杂而且很细致,你就不会再认为它仅仅是一本悠闲食品。这本书里的事件包涵非常多,但是有不会乱,同时幽默的语言也让读者放松 。
新中国成立都65周年了,还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正视民国历史的话,是应该羞煞不少中华儿女的!《历史深处的民国》终于应运而生了。
一本读起来不那么愤懑的近代史,较为通俗,适合入门,可以匡正一下教科书带来偏激的看法。
把近代史能写得浅显易懂、鞭辟入里,确实不错。
好读是根本,趣味是关键,《历史深处的民国》的最大亮点当然是有趣了,读起来好像在看《百家讲坛》,侃侃而谈,生动活泼,声情并茂——阅读中经常能够感受到作者激昂的情绪,比如在对人物进行评价时,作者或敬仰、或惋惜、或赞叹、或褒贬都是深入了解后的真情评价。

精彩段落

假如是一百斤,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沉重?
假如是一百里,你会不会觉得稍显漫长?
假如是一百年,你会不会觉得太过遥远?
假如只用读一本书的时间,就能让1840年到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遥远,真实地回归你面前,你会不会觉得这很精彩、很有趣?
民国的开创者成长自晚清,民国的力量格局来自晚清,甚至连民国的病根也是从晚清带过来的。
战争与和平的区别,就是一顿揍的距离。
毁灭友情的方式有许多种,或许最彻底的一种就是借钱。
所谓乱世出英雄,不过是一群精明的野心家风云际会而已。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财富虽可号召天下,灾难更能聚拢人心!
慈禧当天就知道了李鸿章的死讯,她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是啊,陪她一路前行的小伙伴们——曾国藩、奕訢、李鸿章全都去了,以后再也没人替她背黑锅,日子还怎么过?
袁世凯领衔主演,张之洞、端方等黄金配角搭戏,一群举足轻重的南北封疆大吏摆出一副不废科举就要亡国的架势,慈禧哪好意思不认真对待,哪好意思不给面子。
同日,慈禧下诏,所有科举考试全部停止。
至此,这一历史悠久、传承一千三百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度,几经周折,终归废弃。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逃亡了!逃亡是革命党人的必修课程,试问谁人不跑路,谁人不在路上跑?从孙中山开始,革命家们就在路上奔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莎士比亚思考的问题;逃跑还是留下,这是袁世凯应该考虑的问题。
留下,可能直接被抓起来杀头。
逃跑,则会风餐露宿,前途茫茫。
袁世凯权衡利弊,还是决定做一把好汉,好汉就应该不吃眼前亏。所以,跑吧!
从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算起到黄花岗起义结束,近十七年的时间里,革命党虽然四处点火,牺牲无数,费了老大的劲,却并未伤到清朝的根本。
但令革命党万万没想到的是,数万革命兄弟姐妹十数年来英勇奋斗都没有完成的梦想,摄政王载沣同志凭一己之力胡搞了两年就实现了。
文学社,一个小清新的名字,看上去好像是个文艺青年发起的组织,其实恰恰相反,它非但不文艺还很暴力,完全是以新军士兵为主体的军中革命组织。
黎元洪到达北京时,袁大总统已给他安排好了住处——中南海瀛台,当年慈禧太后软禁光绪皇帝的地方。
此住处寓意生动,寄寓了袁大总统对黎副总统的殷切期望。好在 黎副总统的理解能力也很出众,他没让袁大总统失望,自此在瀛台过 起了吃干饭混日子的幸福生活。
在日本流浪了近十五年的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之后一直打着支援文化建设的幌子,暗地里图谋拥护溥仪复辟。
十多年过去后,康有为的思想硬是一点都没有得到解放,连徒弟梁启超都思想转弯支持共和了,他还是那么保守,誓将保皇事业进行到底。
“门户开放”本质上是一种权宜之计。美国在没有实力独占中国的时候,就拉上几个哥们儿一块儿控制中国,利益均沾,不让一家独大。毕竟稳定的局面比较适合大家一起发财。但在二战结束后,当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时,它就再也不提“门户开放”了。看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残阳如血,苍穹低垂,回望自己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他决定用下面这句话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句点: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带着无尽骂名去世,时年57岁,他也没能打破袁家牛人活不过58岁的纪录。
就在跟孙中山交往越来越密切时,蒋介石给自己取了表字—— 中正。
这是一个精明的决定。中正与中山很接近,让人觉得他俩关系密切。而且中正还有正直、公正、正统的意思,给人的印象似乎他就是孙 中山先生的继承人。
一个连续奋斗近四十年、从英姿勃发的青年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言放弃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无数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削弱他的勇气,每次他都以百倍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率领他的支持者们发起又一次进攻。他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站起。只要还能够站起来继续战斗,那么战斗就没有结束。
孙中山从没有败给任何对手,他只是输给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