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刘三解-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540,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

内容简介

“周秦之变”是公认的中华文明“分水岭”,这一长达数百年的巨大变革,一般认为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告一段落,以秦制的全面推行和底定而终结。自此之后,中国社会陷入“朝代循环”,直至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终止了这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循环。

《汉瓦》侧重于探索“秦制为什么变为汉制”的答案,也就是“周秦之变”后半段的变化历程。作者通过爬梳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资料,勾勒出一幅秦朝制度完全体的图景,认为后世延续两千年的王朝体制,在秦代仍未成形,而真正开启这个循环的,其实是汉高帝刘邦。本书聚焦于刘邦、项羽、吕雉、项梁、熊心、韩信、魏豹、曹参、周勃、刘恒等大家熟悉的名字,在史书字缝之中,一片一片地复原、审视我们耳熟能详的“汉瓦”。

作者简介

刘三解,历史研究者,著有《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目  录

第1章 其实你一点儿都不了解刘邦 001
第1节 他是魏人,还是楚人? 003
第二节 刘邦出生地的玄机 016
第三节 他们的名字去哪儿了? 029
第四节 “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正解 043
第五节 父亲口中的“无赖”其实是“小妾之子” 056
结 语 069

第二章 刘邦的江湖不只是人情世故 071
第1节 在家难靠父母,出门能靠朋友? 073
第二节 秦吏身份带来了什么? 085
第三节 一句大话换来一个帝国? 097
第四节 “赤帝子”为什么要斩“白帝子”? 111
第五节 江湖道义,请刘季先死 124

前  言

“周秦之变”是公认的中华文明“分水岭”。

在此之前,周王朝所建构的宗法政治和小共同体社会,伴随着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而渐趋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剧烈变动驱动着中国社会走向了列国兼并的战国时代,旧秩序的瓦解又催生了“百家争鸣”探索新秩序的思想活跃期。直至商鞅变法,僻处西戎的秦国完成了以吸纳“三晋” 先进文化为主题的改制更化,“成文法”“流官制”“军功爵制”“郡县体制”等,都在这场变革之中,随着秦军的东出而扩散弥漫。

这一长达数百年的巨大变革,一般均认为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节点,即告一段落,周秦之变以秦制的全面推行和底定而终结。自此之后,中国社会陷入“朝代循环”无法自拔。直至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终止了这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循环,也让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周秦之变”与两千年帝制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因果关系?

姊妹篇《秦砖》与《汉瓦》,正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又不止于回答这一问题。

在线试读

第1章 其实你一点儿都不了解刘邦

刘邦这个人,出生在战国,出仕在秦朝,又建立了西汉,人生可谓丰富多彩,早年的经历却是扑朔迷离,史书中笔墨稀少,殊不知,这些基本的事实才是刘邦真正的“本钱”。

第四节 “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正解
司马迁距离战国乱世不过百年,当时仍有过往社会的残迹,所以,他笔下的“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和西汉末年完全荡涤、改造后的社会语境,根本不是一回事。
《战国策·魏策四》: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西汉末年至今,人们理解刘邦自述的“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着眼点往往在“布衣”,即秦王眼中的“庸夫”,而在刘邦和唐雎的语境里,“提三尺剑”与“士”才是重点。
“剑”,是先秦“士人”身份的象征,哪怕是僻处西陲的秦国,也逐渐学习了这个传统,见《史记·六国年表》:

(秦简公六年)初令吏带剑。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简公)七年,百姓初带剑。

“吏”带剑好解释,“百姓”带剑,是不是说秦人无分“士庶”,都开始“带剑”了呢?
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先秦的“百姓”,实则是指“大夫、士”,也就是宽泛的“血统贵族阶层”,而非今天理解的“全民”,一个旁证就是秦简公七年施行的另一项改革措施—“初租禾”,措施类似于鲁国的“初税亩”。
可见,秦国在春秋战国之交,由于魏国对其持续的军事压力,完全丢失“西河”后,开始了对关东诸国先进制度文化的学习,而关东诸侯一样要“分别士庶”。
这种分别,哪怕是秦统一天下之后,依然存在。
在岳麓书院藏秦简中,一个新名词的反复出现,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那就是“新黔首”。
“新黔首”对应的是“新地”,也就是新征服的地区,官吏称为“新地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故地”“故徼”的界限,即秦发动统一战争之前的旧疆,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这个区 域往往被概括为“内史、十二郡”。

编辑推荐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大汉王朝史实钩稽,颠覆式解析大汉帝国权力结构;详细解读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还原中国历史个平民帝国的建国之秘。

独特的写作切入点:《秦砖:大秦帝国兴衰启示录》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勾勒周秦之变后秦制的完整架构;而《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则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聚焦于刘邦、项羽、吕雉、项梁、韩信、魏豹、曹参等人,侧重于秦制因何而变,如何变为汉制的描写。

严谨的研究方法:《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以一贯的严谨,爬梳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以刘邦的原生家庭切入,深度解析刘邦如何彻底埋葬周秦血统贵族主导的社会,代之以刘氏“家天下”的“新贵”。

贴合大众的阅读视角和文字风格:翻开目录,便会随着作者的文字进入西汉初年的历史情境中:“一张汉初军功表,半本历史密码簿”“吕氏家族到底是不是被刻意遗忘的‘创业合伙人’? ”“鸿门宴真正的赢家,一顿饭吃下半个楚国 ”“为什么项羽选对了所有答案,还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