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542,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五代在碑志·五代武人之文》
内容简介
五代时期武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为何会出现忠而复叛的现象?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说的武人是社会动乱的乱源?五代是否真的“重武轻文”?宋初是否真的“重文抑武”?……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
本书通过解读五代武人的墓志和碑铭,为五代阶层流动、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书中从文人如何书写武人、武人之文事与武功、武人之后代和转型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五代武人的家庭结构、仕宦经历、上升通道、观念信仰等,探讨并重新评估了武人在五代至宋初的历史角色和地位。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启发性的议题,如:武人是否对“致治” 有一定的贡献,而不只是宋太祖所说的“致乱”;武人品德和信仰是否符合儒家的严苛标准;等等。可以说,本书是从五代之“武”追溯宋代士大夫官僚制度的源流,并透过石碑和石刻这类“文”的表现加以阐释的划时代成就。
“五代在碑志”
“五代在碑志”系列包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五代武人之文》《五代的文武僧庶》三种,通过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代墓志碑文,并运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研究方法,集中讨论了社会流动、文武交流、妇女角色,以及墓志笔法和史学方法等问题,同时涉及五代官制、宗教与司法。有别于传统“五代女性无所作为”“五代重武轻文”等观点,“五代在碑志”研究文武间的交流和武人的乱与治,爬梳细分“阶级流动”和“阶层流动”,并对传统的“唐宋变革”脉络进行重新审视,以及探讨世变下不容小觑的妇女角色。
作者简介
柳立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退休)。代表作:《人鬼之间:宋代的巫术审判》、《宋代的宗教、身分与司法》、《宋代的家庭和法律》。
山口智哉,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现任台北大学助理教授。
李宗翰,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刘祥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韵如,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系博士,现任“中研院”史语所助研究员。
目 录
前言 /1
编 文人如何书写武人: 文字与实相
六问孤证(赵凤) /3
数目字会说话(李存进) /27
尽在不言中(韩通、宋太祖、董氏) /52
才兼文武是否墓志应有之义(张秉、史弘肇) /78
第二编 武人之文事与武功
吏治与武功:鱼与熊掌? /101
四世武官以刀笔久任(锺公) /102
六代婚宦书与剑(萧符、萧处仁) /112
武人在地之光(任汉权) /163
一所悬命(郭进) /173
武人之品德与信仰 /239
英雄难过美魂关(马文操、马全节) /240
布衣将相杀妇佞佛(宋彦筠) /278
不远鬼神文武皆然(刘拯、刘再思、刘永) / 310
第三编 武人的后代和转型
数世聚居兼仕文武(国礹) / 343
沙陀王朝武人刺史卖剑买牛(周令武) /353代北武二代为良二千石(孙汉筠、李存进) / 388
别了沙场(张秉、张昭允、张正中) /407
总论 /429
在线试读
墓志描述的武人是否可信?
文/李宗翰
近来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墓志的重要史料价值,并据以对中国史作出重要研究。墓志固常有隐恶扬善之笔,然这并不足以抹煞其重要性。其实任何史料都只有部分而没有全部的真相,都要进行内部考校与外部验证,当阅读墓志并发现可疑处时,研究者自需使用适当分析方法,筛选出可信处而删去浮夸处,如同我们使用任何其他史料一样。
故读志需要讲求方法。尤其墓志文字简练,更需一套方法才能有效抽出重要信息。例如《不远鬼神文武皆然》中的三个墓志合计只有一千余字,要较为深入探讨,不能只靠福至心灵,也极需研究方法。任何研究都是为了回答或大或小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提高问题意识。不论人文或自然科学,产生问题与回答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分门别类,如欠缺这能力,便会乱成一团,治丝益棼。
就历史研究来说,史学六问既能引发问题,也有助于分门别类,与之配合的有四个较为重要的方法。一是找出史料的结构和逻辑,加以分段和分行。如列传和墓志大都是编年体,依时间来分便可。二是数算篇幅之多寡以抓出史料的重点。三是勤于制作表格,让读者一目了然。四是掏空史料,把史料的重要内容,统统纳入表格之内,涓滴不漏。之后,盯着表格写文章,每段都应有一个“主旨”(topic sentence)以笼罩全段,防止出轨,通常放在句首或句尾。
那么如何判断墓志所载文字是否可信?原则有三:1.若墓志所叙之事有具体事例,则应大致可信,如“于是校覆整理,约贰拾余万,既著厥效,奏加兵部尚书”,有数字为凭,虽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应非凭空捏造。2.对墓志进行外部验证,即以其他史料考证墓志之内容,如以私的墓志比对公的国史。若研究者能在其他来自不同史源的可信史料中,找到可支持墓志内容的证据,当可判断墓志所述内容应为可信。3.若无法找到适当史料进行外部验证,则应特别注意墓志的内部“破绽”。墓志隐恶扬善笔法,常造成墓志叙事的内部“破绽”。隐恶主要有三种:(1)略去不提;(2)大事变小事;(3)美化。扬善亦有三:(1)含混;(2)小事变大事;(3)格套化。细心的读者有时则可根据墓志内在结构与信息,破解这些笔法,还原部分历史真相;不仅如此,善读者还可从墓志欲隐之处,窥见困惑当代知识分子的若干问题。
编辑推荐
五代时期武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说的武人是社会动乱的乱源?
五代武人为何会出现忠而复叛的现象?五代将领与zui高统治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代武人是否不能兼备吏治才能?武人们通过何种方式向文官转型?
五代武人们如何由被统治阶级上升到统治阶级,再由统治阶级基层上升到高层?
这些问题都能在《五代武人之文》找到相应的答案。本书将如剥茧抽丝、老吏断案般,循循导引,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