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300,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
内容简介
《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展示了纳粹独裁政权如何通过宣传手腕巧妙地超越民主制度,并且夺取权力。威廉•谢里登•阿伦依靠当地报纸、期刊、报告、预算信息、犯罪统计数据、采访当事人以及法律记录,解剖了诺特海姆这个德国小镇,用显微镜般的视角精确地描绘了一个昏睡小镇向纳粹据点的转变。在这一有力的分析中,阿伦认为,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希特勒在国家层面上掌权的普遍看法是一种误解,与此相反,希特勒如果没有地方上的狂热支持者,第三帝国永远不会出现。阿伦的研究展示了纳粹能够利用尖锐而精细的宣传手段来发掘群众的弱点,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研究,也是对人性的研究。
作者简介
威廉•谢里登•阿伦(William Sheridan Allen):美国人,杰出的德国史学者,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纳粹宣传手段的效果、第三帝国时期的社会民主党地下活动。著有《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初期纳粹主义:前地方长官阿尔伯特•克莱勃斯的回忆录》等。
目 录
修订版序言
版序言
部 民主之死(1922—1933年1月)
章 背景
第二章 城镇结构
第三章 加入纳粹(1930年,春夏)
第四章 开拓胜利(1930—1931年,秋冬)
第五章 政权统一(1931年,春夏)
第六章 大萧条的深渊(1931—1932年,秋冬)
第七章 政治高潮(1932年,春)
第八章 分崩离析(1932年,夏)
第九章 后的寒冬(1932—1933年,秋冬)
第二部 引入独裁统治(1933年1月—1945年5月)
第十章 后一次选举(1933年2—3月)
第十一章 选举成功的用处(1933年,春夏)
第十二章 恐怖系统(1933年,春夏)
第十三章 煽动热情(1933年,春夏)
第十四章 社会分化(1933年,春夏)
第十五章 积极的方面(1933年,春夏)
第十六章 反应和反抗(1933年,春夏)
第十七章 从狂热到例行公事(1933年,夏—1935年年初,冬)
第十八章 伟大的理由(1933年,夏—1935年年初,冬)
第十九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5—1945年)
第二十章 结论
附录
本书中采访人物列表
表格
诺特海姆的国社党
注释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前 言
修订版序言
当我的出版人次建议我及时对此书进行修订,以赶上希特勒在德国掌权五十周年的时候,我有些犹豫。对于我而言,这似乎代表这本书很耐看:评论家们对此书持肯定观点,书中的主要说明没有受到严重的质疑,本书的研究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并且有很多学者在效仿这种研究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令我满足的是这本书对本科生的课程有所助益。实际上,过去17年以来,本书在美国成了德国历史课程中的常用指定读物,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解一个城镇而不是全部国家的历史让学生们感觉没那么困难。将涉及6000万人的这个难以想象的复杂问题放在一个小规模的社会中来看,似乎更容易理解了,不过复杂性的绝大多数相同因素依旧存在——很多美国学生也发现了这点。简言之,我遵从古老谚语的智慧:“别画蛇添足。”
另外,我也怀疑是否能找到足够多的新信息来对本书进行修订。总体上来说,关于纳粹主义的崛起并没有什么新内容,而且进行微观研究的要点就是限定在某个特定的地方。虽然可以利用从其他研究中得到的见解,但借用这些信息又不太合适。自1965年以来,我已经从其他的地方研究中得出了相当多的参照数据,所以讨论不同德国城镇的各种调查成果是有意义的。而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只能得到相同的主要结论。对纳粹主义的微观研究所产生的细微差别进行详尽的分析可以创作一篇适合于学术杂志的优秀综述文章,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就会很无聊了。
1971年出版的对纳粹组织的地方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著作超越了我之前所做的分析,我想要将其中的成果融合进,我的研究中,但是要充分做到这一点,我就需要新的信息来匹配该著作中的数据。我确信在进行研究之初已经彻底探讨过所有能得到的文件记录了,其中并没有新的发现,我认为并不会有新的材料了。(因此,对历史研究者而言,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是一个警世故事。)
尽管如此,1979年,我在德国进行研究之旅时,还是趁机调查了诺特海姆(这个城镇是我初的研究主题)是否有关于纳粹主义崛起的新数据。我仔细检查了在科布伦茨的联邦档案馆、柏林—达勒姆的普鲁士非公开国家档案馆和柏林文档中心的政府与政党记录。在每个地方,我都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但是数量极少的信息。很久以前我已经说过了,我真正需要的有关诺特海姆纳粹党的实际文件已经在第三帝国崩溃时被烧毁了。
然而,正如其他学者早就发现的,关于诺特海姆所属的南汉诺威—布伦瑞克大区的记录大部分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了。在纳粹党的组织结构中,德国被划分为35个区域,每个区域称为“大区”。每个大区领袖负责其所在大区的地方组织,因此我希望找到诺特海姆地方组织和南汉诺威—布伦瑞克的大区领袖之间的通信。如果有信件的话,一定是保存在汉诺威的下萨克森国家档案馆。
在汉诺威,档案保管员迅速地梳理出我也许会从中发现诺特海姆和其大区领袖之间通信的文件,他说还有些关于诺特海姆的文件,我也许会感兴趣。这些文件没有被编入目录,还没有分配档案编号,也还没有被其他学者看过,足足有八大筐。结果,这些文件原来是1929—1938年诺特海姆地方组织的纳粹党之间通信的副本!还有几个条目一直涵盖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包括一千份来自诺特海姆的“个人的政治可靠性评估”,某位档案保管员还在封面上用笔写了“没什么意思”。这些都被归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区档案中,差不多都因为不重要而被埋没了,因而在战争结束时就逃脱了成为有关诺特海姆的纳粹档案原件的命运。很明显,这些材料不仅可以证明对本书进行修订是合理的,而且也要求对本书进行修订。
对这些文件的分析证明了我初的结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并没有出现矛盾之处。这些文件也提供了大量的补充数据:关于城镇上纳粹党的内部运作,关于筹资和宣传策略,关于第三帝国期间利用权力来控制城镇居民的方法,关于纳粹党的地方和国家办事处向当地纳粹分子提供援助和指导的程度。关于诺特海姆的纳粹主义早期历史(1922—1929年)以及1935—1945年的历史有足够多的材料,所以我可以为本书增添几个新的部分,也能够延伸参数范围,涵盖这个城镇全部的纳粹主义经历——从开始到结束。
这些材料中的某些内容已经促成了我就有关希特勒政权属性的理论进行讨论。其他数据主要是对具体细节有价值,提供了关于纳粹分子日常行为的内容。这些材料的暗示和指引应该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纳粹的崛起和掌权并不是某种神秘的灾祸,如果不警惕的话,纳粹可能会再次崛起。详细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纳粹的成功可以解释为:在有利于他们成功的环境下(但这也是可以避免的)利用一系列聪明的(但可以理解的)技巧而获得的。知道纳粹掌权是如何发生的,可以让我们防止再次发生相似的事情——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熟悉版的读者们会发现本次修订中另一个主要的区别。在版中,我尽力保护城镇居民的隐私,以匿名的方式将他们的城镇称为“塔尔伯格”。美国和英国的评论家们(毫无疑问,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城镇的真实身份,尤其是德国史领域的专家们)尊重了我的努力。但是民主德国的杂志《明镜周刊》在本书的德文译本问世后不久就“暴露了这个秘密”,另外也辨认出了我书中提到的很多人物。因此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再使用“诺特海姆”这个名字了,而且版中提到的很多人物都已经去世了,所以我也会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我曾经承诺不会暴露身份的那些人以及《明镜周刊》的文章中没有提及的人,我会继续使用假名(参见附录一)。此外,我整合了初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充分的辨别,为了供未来的研究者们使用,我将它们放在了脚注中。
修订版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家人文基金会的资助。我要再次感谢对本书的版提供重要意见的那些人,还要感谢两位学者,他们的想法这些年来一直激励着我:耶鲁大学的亨利•阿什比•特纳教授和哈佛大学的蒂莫西•W.梅森博士。我还要感谢凯伦,她梳理了我有时写得乱七八糟的文章,还有威尔•戴维森,他一直很耐心。
编辑推荐
美国高校德国史指定读物
纳粹研究名著 读懂纳粹绕不开的书
德国版的《叫魂》:20世纪30年代,魏玛德国的“大萧条”大恐慌,纳粹如何运用宣传和演讲走向了*
四次重版 首次汉译
“经典研究力作。”
——《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第三帝国的到来》作者理查德•J.埃文斯
“感性的、充满想象力的……阿伦研究了一个纳粹统治下的真实德国社区……他对于这上百个片段(浓缩着人类的悲剧和反讽命运)的诠释是天才式的。”
——《美国历史评论》
为这个无名之地立传,因为它是理解纳粹在地方层面运作绝*的切入点。
小镇上的纳粹分子好像精准地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便赢得大部分镇民的选票。
他们针对一次又一次的选举,精心策划了讲座集会、盛装游行、舞会、军事演习……他们会根据每一次活动的反馈仔细地总结经验,修改下一场活动的安排。
一切,都是为了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