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制两千年》谌旭彬-epub、azw3、pdf、mobi、txt免费下载电子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65,或者书名,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秦制两千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力作,选取了16个历史横断面,着重探讨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背后,百姓生活的历史真相。作者直指封建王朝的核心理念“外儒内法”,将秦制帝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常态化、规律化,探索帝国运转的内在理路,揭示其延绵长达两千余年的奥秘;深入每一个截点,解读信史文献,用严密的逻辑掲开王朝治世的面纱,也颠覆了世人许多想当然的认知。

这些历史横断面关联起来再现了两千年来秦制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化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审视王朝兴衰的视角。

目  录

一、商鞅的“理想国”:国富而贫治,民愚则易治 3

二、韩非子的“理想民”:五蠹与六反

11

第二章 胡亥亡国的技术分析

一、秦政的残暴在于制度化伤害

17

二、秦二世而亡的致命变量一:官吏集团“苦秦” 27

三、秦二世而亡的变量二:未及驯化的新秦民 31

第三章 “白马之盟”的玄机

一、西汉建国的游侠底色

36

二、军功集团的权利与义务

40

三、百姓用脚投票奔向王国

48

第四章 游士消亡与秦制回归

一、遍地皆是失业游士

53

二、“求贤诏”里的规训

56

三、寄主的非正常死亡

60

第五章 西汉知识界对秦制的批评

一、贤良文学大战桑弘羊

65

二、寄望以“天命”约束皇权

74

第六章 天下归心与天人共弃

一、表演赢得万民拥戴

81

二、改革诱发土崩瓦解

85

三、光武帝君臣的反思

93

第七章 皇权、宦官与士人

一、曹腾巨额财富的由来

100

二、宦官与士人争夺人事权

102

第八章 如何自群雄中胜出

一、战胜豪强的另一面

110

二、直百五铢钱的奥秘

117

三、皇权缘何“破浮华”?

122

第九章 控制与汲取的“进化”

一、科举重塑官僚集团

128

二、增收变法花样百出

133

三、减负改革中途夭折

142

第十章 王朝的盛世潜流

一、“贞观之治”的民生疾苦

148

二、心照不宣的纳谏游戏

157

三、唐长安城的畸形繁华

163

四、“怀柔远人”的两笔账

172

第十一章 另一个造极之宋

一、赵匡胤的“百代之利”

181

二、仁宗时代亦无仁

187

三、开封城的吸血游戏

197

第十二章 明太祖猛于虎

一、以“猛”治官

208

二、以“猛”治吏

216

三、以“猛”治民

224

四、以“猛”治《孟子》

230

第十三章 东林挽歌

一、东林党批判皇权暴政

242

二、东林兴衰与明朝之亡

255

三、乾隆为何痛恨东林党?

260

第十四章 雍正密折治国

一、正面榜样与反面教材

265

二、全面侮辱打击科举出身的官员

269

三、以密折困锁群臣而自困

276

第十五章 同光中兴的逻辑

一、咸丰的外交与肃顺的内政

283

二、恭亲王奕与慈禧太后的改革

286

三、同治中兴的含金量

291

第十六章 清王朝灭亡的原因

一、太后西狩大损中央权威

296

二、新政改革直指地方督抚

300

三、谘议局造就士绅组织化

303

在线试读

理想国与理想民

自秦汉至于明清,是为中国的“秦制时代”,或谓“秦政时代”。“秦制”“秦政”皆是由来已久的词语。宋人欧阳修曾言,“秦既诽古,尽去古制。自汉以后,帝王称号,官府制度,皆袭秦故,以至于今虽有因有革,然大抵皆秦制也”。至近代,则有谭嗣同在《仁学》中畅言:“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所谓“秦制”是一种古代东西方皆有的政治制度,而以中国延续的时间为长久,发育为成熟。它有两个基本特征:

以官僚集团而非封建贵族作为政权统治的基础。封建贵族有可能与皇权正面博弈,形成较为稳固的契约或类契约关系,进而有可能诞生私有产权之类的概念。但官僚集团一方面是皇权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与皇权之间的冲突几乎不可能形成稳固的契约或类契约关系。秦制所追求的是“莫非王土”和“莫非王臣”。

皇权与官僚集团在施政中的主要诉求,是尽可能提升汲取人力与物力的强度与总量。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致力于消灭一切有影响力的人与组织(包括控制、消灭官僚集团内部的“朋党化”),追求散沙化与原子化的扁平社会结构。

秦制的萌芽、成型与西周分封制的衰落、崩溃大致同步。秦制的基本观点至迟可以追溯到《管子》。《管子》中记载了管仲的这样一种政治

思想:

利出于一孔,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 故塞民之养,隘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这段话的大意是:财富的流出渠道必须单一,必须由政府控制,也就是“利出一孔”,不能让百姓有多余的钱,不能让他们有发财的渠道。

政府做到了“利出一孔”,就可以“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恩赐与剥夺、贫困与富有全由君王决定,百姓才会视官府为日月,爱君王如父母。